典型调研桐梓县娄山关镇率先实现同步小

桐梓县娄山关镇率先实现同步小康

创建目标研究报告

桐梓县娄山关镇位于革命圣地娄山关脚下,是桐梓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国土面积.4平方公里,辖10个村7个社区,总人口18万。强化县域中心城镇在全面小康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协作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率先实现同步小康创建目标,对于全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省委政研室课题组就娄山关镇如何率先实现同步小康创建目标开展了研究,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娄山关镇率先实现同步小康创建目标的简要分析

(一)娄山关镇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根据桐梓县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6个方面16项指标对娄山关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初步监测,从总体上来看,年娄山关镇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1.2%,其中,经济发展方面实现程度为82.1%,社会和谐方面实现程度为71.7%,生活质量方面实现程度为99.3%,民主法制方面实现程度为85.6%,文化教育方面实现程度为59.4%,资源环境方面实现程度为87.5%。从16个单项指标来看,城镇化率、住房指数、居民出行便捷指数、医疗卫生发展指数、政府行政服务群众满意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个指标实现程度超过90%。农业发展指数、就业水平指数、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文化发展指数、每万人人才资源数、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程度在60%至90%之间。

(二)娄山关镇率先实现同步小康创建目标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娄山关镇地处黔中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经济走廊,贵阳、遵义、毕节“金三角”的战略腹地,位于西南出海大通道上,崇遵高速公路、黔渝铁路、国道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黔渝快速铁路从娄山关镇穿境而过,南距省城贵阳、北距重庆市中心均不到两小时车程,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仅43公里,是遵义实现崛起的重要支撑点。二是工业发展加快。“十一五”以来,共引进企业7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投资50多亿元的桐梓电厂、西南最大的煤化工项目桐梓煤化工一期工程、重庆国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相继落户,一批工业项目正在谋划、生成和落地,“工业强镇”正在形成。三是城镇发展提速。“十一五”以来,该镇按照科学规划、打造精品的理念,将历史、人文等元素充分融入城镇建设,确定了“山舞四水、城奏双曲”形象定位,突出解决用地、路网、风貌、功能四大核心问题,完成了县城河道景观、燎原新区等5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兰家坡片区等11个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县城南部进出口大道、河道治理一期等“三大城建标志性工程”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改造旧城棚户区10多万平方米,建成多个高品质住宅小区。天然气管网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道路“白改黑”工程逐步实施。商贸、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酒店、餐饮、娱乐、运输等产业生机盎然。四是“三农”基础良好。该镇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村繁荣、农民致富、同步小康创建的重中之重,先后引进和培育了鼎山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申报成功县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果蔬、畜牧、烤烟三大产业实现了规模发展。建成乡村旅游点11个,乡村旅馆余家,床位达张,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万元,乡村旅馆户均增收元。实行“政府买单、学校接单、企业订单、培训免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四单”模式,使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1—2门就业技能。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人,年创劳务收入万元。30名务工人员回乡兴办经济实体13家。五是社会管理强化。开展文明小区、安全村寨创建,在农村实行“十户联防”。探索“以房管人、以业找人”社区管理新模式,对城区每栋楼房、每个门面实行责任到人、包片管理,规范小区院落门卫,促进管理精细化,得到省领导高度赞扬,并在全省推广。实施网格化管理,整合辖区民警、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干部和协会团体,并通过“一格多员”(村民小组长、小区主任、计生专干、警员、综治、殡葬、社保协管员、调解员、物业管理公司和楼栋长等),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格,同格同职,全员参与”,实现了“楼栋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精细化管理。成立综治维稳中心和群众工作站,建立17个村(社区)群众工作室和51个群众说事点。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让流动人口进城如到家。积极探索失地农民保障新举措,努力解决失地农民养老有保障问题。六是党建力度加大。该镇紧紧围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用一流作风、创一流业绩,以一流精神、树一流形象目标,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抓会风促进作风、抓作风促进民风、抓民风促进和谐,革除陈规陋习、树立崭新形象,全面凝聚干事创业力量。紧紧围绕“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创优争先、怎么评价好坏、怎么建立长效机制”等问题,严把目标承诺、标准量化、考评定星、严格奖惩、动态管理五个关键环节,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好”标准,创新开展基层党支部和党员“星级”创建活动,初步形成了党员干部人人有事干、个个争先锋的良好局面。针对境内企业多、非公经济党员分散的特点,下派28名党建指导员,帮助企业组建3个非公企业支部和23个联合非公企业支部。建立党内关怀基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保障基金、能人党员创业激励基金,增强了党员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和为民办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娄山关镇率先实现同步小康创建目标需要突破的瓶颈。娄山关镇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提速转型关键阶段,土地征收、违法建筑整治、重点项目推进、就业、保障、维稳等方面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维稳压力大、计生升位压力大、城乡统筹压力大、安全生产压力大、控违拆违压力大。特别是违章建筑已经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控违拆违成为人多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老大难问题。从具体指标看,根据桐梓县年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分析,娄山关镇以下几个方面的短板比较突出:一是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发展指数中的有效灌溉面积率实现程度最低,仅为34.4%;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中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及万人拥有企业数两项指标也十分靠后,分别为53.7%和52%。二是社会和谐方面,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仅为26.92%,离目标值90%差距很大。三是民主法制方面,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低,农村社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达标率实现程度分别为27%和50%。四是文化教育方面,文化发展指数较低,特别是其中的文化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0.4%、实现程度为40%。五是资源环境方面,城乡生活垃圾快速增长,垃圾管理不善、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25%。

二、娄山关镇率先实现同步小康创建目标的定位和路径

(一)关于战略目标与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突出“提速赶超、转型发展”思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跨越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强劲辐射带动功能和重大影响力的黔渝合作示范城、黔北重要节点城市和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大县城,确保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0%以上,建成同步小康创建示范镇,到年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为桐梓县同步小康创建和向现代化迈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关于同步小康的路径选择。娄山关镇实现同步小康创建目标,最根本的途径是扎扎实实做好城乡统筹发展这篇大文章。从建设“黔渝经济走廊”和打造“黔北大门”的战略高度进行谋划,撑天线、接地气,充分点燃干部群众同步小康创建的激情和信心;从建设黔渝合作示范城、黔北重要节点城市和遵义历史文化名镇的定位展开蓝图,抓机遇、快发展,充分发挥作为桐梓县城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快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壮大区域经济,做大城镇规模,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一是以统筹城乡为要,加快发展步伐。以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服务一体化、劳务就业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户籍管理一体化“七个一体化”为主抓手,强力推进“一园二带三区”建设(一园即东山森林公园,二带即环城农业产业示范带、环城乡村旅游示范带,三区即娄山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工农工业集聚区、娄山红色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娄山关食品工业园区,打造安山、杉坪一带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集聚区,加快形成与金赤化工、桐梓电厂、楚米工业园等规模工业相呼应、相配套的工业布局。建设依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的卫星集镇群,放活并规范城乡过渡带开发建设,统筹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城建、住宅、农业与生态用地,重点打造鼎山城古县城一条街、娄山关古镇、安山-杉坪工业生活区、东山移民安置区,建设环城三角集镇群,改变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状况,促进农民梯度转移。建设沿东山、小坝、独石、安山、官渡一线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环城绿化带。发展以红色旅游为主、乡村旅游为辅的旅游产业,重点建设娄山关红色旅游度假中心、红军长征纪念馆、鼎山城古县城、小西湖旅游区、杉坪旅游度假中心,提升小坝、钟家山等乡村旅游品位,不断发展和壮大旅游产业。全面实施以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为内容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加快乡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二是以改善民生为本,增强发展动力。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努力实现人民生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和教育突破性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积极落实扩大就业、鼓励创业的各项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鼓励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零就业家庭创业。不断完善乡村医疗卫生设施,规范医疗卫生管理,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善以低保、五保供养、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济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三是以社会治理为基,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矛盾化解机制,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安全生产态势平稳。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解决人民群众普遍







































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得好
白癜风治疗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tc/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