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生丨桐梓水坝塘镇63岁患癌老支书黄

信仰的力量

——记水坝塘镇二坪村老支书黄光华 

水坝塘镇复兴河畔63岁的老支书黄光华,早在去年6月就诊断为肺癌晚期,医生说他最多还能生活三个月。但他没有恐惧癌症,而是继续努力工作,为了二坪村的未来和发展,忘记病痛,忘我工作,一心培养“接班人”,传承党的革命信仰,至今仍然活跃在工作岗位上。

01流淌的信仰

年,黄光华出生复兴河畔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母亲、岳母都是解放前夕川东地下党员李明翥、戴北辰、胡晓风等人以教师身份隐蔽在复兴小学从事地下工作时期的学生。黄光华从小就聆听母亲讲述地下党的故事,内心深处悄悄地埋下了一颗入党的种子。

70年代初,20来岁的黄光华就参加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黄光华一起参加宣传队的许多青年,在革命火种的熏陶下,一代又一代地成长为国家的栋梁。现任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就是当年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之一。

毛泽东诞辰周年的时候,复兴人民自发地组织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很多家庭一家两代、甚至一家三代同台表演,黄光华也和母亲一起,扭秧歌、打钱杆、唱歌曲,复兴河畔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这是一块传承信仰的土地,黄光华就是这块土地上生长的一朵奇葩。

18岁那年(年),黄光华听从党的号召,参加修筑湘黔铁路,年返乡,年参加修建赤天化,年回家务农,年参加湘黔铁路护路连,在桐梓蒙渡守护铁路大桥并担任班长。年,他在狮溪区党组织的号召下,毅然辞去班长职务,回到复兴河畔,担任复兴村村委会副主任兼文书,年担任村委会主任,年担任复兴村支书。年撤片合村,复兴、二坪、东风、木江山四村合一,合并为二坪村。二坪村有党员多名,个个都是受过地下党直接或间接熏陶的好同志,眼睛都是雪亮的,个个都有竞选支部书记的资格。然而在竞选演讲中,黄光华却大声地提出:“只要有一个党员不同意,我就不当这个支书;只要党委政府对二坪村的工作有一点不满意,我就不当这个支书。”黄光华是不是太“高调”了?但是,多个党员却报以热烈的掌声,全票通过,选举黄光华担任二坪村支部书记。

年轻的时候,黄光华就喜欢这样一副对联:“誓词伴步一生正气;宗旨铭心两袖清风。”今年63岁的黄光华,仍然喜欢这副对联,每年春节都请人书写,端端正正地贴在大门上。他用30多年的满腔热血,诠释着这副对联的真正含义。如今,他面临生命尽头,还在为二坪村的未来忘我奋斗,难道不是这股力量支撑着他前行吗?

其实,拿到诊断书的那一刻,黄光华也吓蒙了。谁也不相信眼前的事实。他从重庆住院治疗回来的时候,水坝塘镇党委政府全体班子成员去他家看望慰问,二坪村和周边的村支两委干部前来看望,连市里面、县里面了解他的干部,都专程赶到水坝塘来看望,大家都劝他多休息,不要太劳累了。复兴河畔的群众到他家来,围着他说话,这拔去了那拔又来了,像赶场一样,都劝他好好休息。

晚上,儿女们围在他身边,劝他辞去村里面的职务,好好休息。“工资低,事情多,何苦嘛?”“缺了你,难道天要塌下来?”“你奉献了几十年,也够了!”子女们的话,每一句都戳在他的心窝。子女们担心呐!谁不想自己的父亲益寿延年?黄光华看着妻子,原以为妻子也会劝他一番,谁知妻子却说:“你们爸爸干工作为的不是钱,也不是权,他为村里面的事操心了几十年,已经习惯了,突然叫他不干,他可能更心焦,对他身体更不好。”知夫莫如妻呀!黄光华欣慰地笑了。真的,自己干了几十年的工作,突然不干了,心里面反而毛焦焦的,牵肠挂肚的。“干工作干起瘾了。”黄光华自言自语。

躺在床上,黄光华失眠了,一生经历的大事小事又像放电影一样从脑海里浮现出来。“老黄啊,作为村干部,你是成功的,但接班人没选好,最终也是失败。”这句话如雷贯耳,这句话让他坚定下来。是啊,对子女来说,个个有成就,不用操心;对父母来说,有几姊妹承担,不用内疚;对妻子来说,有儿女照管,也不用担心。他最牵挂的,还是二坪村的发展和未来,二坪村的万千父老乡亲。“培养好一个大村的领导,就能带领好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既然还能活三个月,我就再带他们三个月。”

天刚蒙蒙亮,黄光华就起床,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忙完工作,他转到母亲家中,陪母亲坐一阵子。母亲今年84岁了,提到当年恩师从事地下党的经历,就感觉很自豪。母亲坐在藤椅上,黄光华坐在长条凳上,身子斜靠向母亲的藤椅,双手抱膝,听母亲说话。

黄光华在感受一股力量,这股力量从川东地下党传承到母亲那一代,从母亲那一代传承到他这一代,他要用生命的最后时光,把这股力量传承到复兴河畔的年轻党员心里,传承到成千上万的群众心里。

这股力量让他坦然面对癌症,继续新的工作。

02无声的传承

现任二坪村村委会主任梁华,是黄光华很多年前就看中的好苗子。这个小伙子吃苦耐劳,有经济头脑,思维比较超前,关心他人疾苦。黄光华对梁华经过了反复考验,决定把他作为村支书后备人才进行培养,然后报给镇党委选用。

可是,梁华进入村级班子,却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首先阻力来自梁华的妻子。一次,梁华陪黄光华在街上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梁华的妻子一把将梁华拉回家,狠狠地凶他一顿:“街坊邻居的,你去搞计划生育,得罪的不是亲戚就是左邻右舍,你又不是过不下去,何苦去找那几分钱。”是的,如果单从挣钱上来说,梁华把经营电器的生意交给妻子打理,成天扑在村里工作上,是笔不小的损失。他到村里面工作后,大型电器的销售和安装,妻子一个人无法完成,只好请了一个助手,一个月工资五千多,而梁华当村干部却只有一千多元。如果拿钱来衡量,亏得太惨。再说,村里面的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难免遇到抹不开的人情面,要做到公正无私,的确不容易。刚开始的时候,梁华跟随黄光华,早上脸一抹就出门,晚上天黑了才回来,干了20多天,妻子跟他吵了20多架,生意下滑了一长截。梁华招架不住,向黄光华提交了辞职书。

黄光华接过辞职书,没有打开,也没有丢弃,而是久久地打量着梁华。要是换成一般干部,按黄光华的火爆脾气,手一挥就答应了。“可是,梁华与众不同,这样的好苗子培养出来,将会是复兴河畔难得的人才,将会是二坪村上万人口的主心骨。如果一个二晃晃混进村级班子,把这几十年来的基层基础工作毁了不说,更重要的是对不起父老乡亲。”为了留住梁华,黄光华找梁华的岳父作工作,找梁华的好朋友作工作……日常工作中,黄光华也有意地给他灌输一些价值观,灌输一些人生理想信念的东西,让他树立起为老百姓服务的意识,让他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差不多费了3年的心血,梁华成熟起来了。现在,梁华的妻子看到黄光华身患绝症都没有停止工作,终于相信身边也有为了信仰工作的人。“你只要赶得上黄大爷,我一辈子都支持你。”梁华的妻子戴小英,成了梁华的“贤内助”。

梁华一直尊称黄光华为“黄大爷”。他把“黄大爷”的点点滴滴,一条一条地在笔记本上归纳总结,一条一条地对照自己,既是找差距,也在找力量。他总结发现,复兴街上是个比较复杂的地方,但是,不管大事小事,只要“黄大爷”站出来“吼”一声,所有人都平和了。年的“复兴春晚”,两帮小青年为了争演出,差点打起来了,黄光华在话筒里吼了几句,劝了几句,红眉毛绿眼珠的小青年们,就乖乖地放下了手中的家伙。

哪家扯皮弄拌,“黄大爷”去一说,大家都依从他的意见。他的亲戚周建荣,曾经为碎石厂的事与别人扯皮,黄光华就把周建荣拖到一边说,你跟我是亲戚,你就让一点,算是支持我的工作。他处理事情,亲戚朋友虽然吃点亏,但心服口服。

年正月二十七,黄光华组织群众扑灭山火时摔伤骨折,在家养伤。没有他上门做工作,二坪村计生工作推不大走,落在其他村的后面……黄光华拄起拐棍带队执行,群众看到黄支书拄着拐杖都来了,于是对立情绪慢慢消解,转变成支持配合。

黄光华的妻子娄方群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由于缺钱,没有得到及时医治,两只腿变形得走路都困难,一直拖到年,孩子们筹集了9万多元到遵义住院治疗,才稍微好转了点。在评低保的时候,村委会提议把黄支书的妻子评上去,村民代表全部同意。黄支书知道后坚决不同意。村委会文书劝他,这名额是群众评的,支书的妻子也是群众,她是支持支书的工作才累得生病致残的,完全应该享受国家扶贫政策。可是,黄光华仍然把他妻子的名字刷下来。

复兴街的集镇开发,河道治理,需要征用河滩地改造,按政策规定,河滩地属于集体土地,集镇开发的多万赔偿款,应该划入村级帐务,但黄光华考虑到村民利益,全部划到村民小组,由小组自行分配。这样一来,村民小组之间为了多捞赔偿款,地界争执不断升级,各组村民都依仗人多势众,持刀弄棒的来到河滩地。此刻,黄光华带着梁华,站在两股势力的中间,公正地指明地界。这些河滩地牵涉到千丝万缕的家族势力、亲友势力,很多人都会顾忌这顾忌那,但他没有怕,也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凭公正、威信,平息了家族群体冲突事件。

复兴河畔的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时,批评与自我批评非常激烈,针尖对麦芒,甚至尖锐辛辣,稍有不对的地方,就被批得下不了台。黄光华也会受到老党员的批评,但他从不记在心上,更不会打击报复,反而经常跟年轻党员干部说:“幸好有这么多老党员盯着,村干部才不会犯错误。”每逢过年过节,黄光华都要带领年轻党员干部看望慰问老党员,关心党员,凝聚党心,遇到党员去世,他一定去主持追悼会,总结老党员的光荣事迹,教育引导年轻党员。

梁华通过整理归纳,总结出“威信、公正、信任、无私、正直、包容”等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他终于悟透了一个道理,黄光华成为复兴街上的主心骨,成为复兴河畔的主心骨,靠的是人格魅力!靠的是一股信仰的力量!

这股力量让梁华决心做一个“黄大爷式”的村干部!这股力量让二坪村的班子紧密团结,这股力量让复兴河畔的人民牢记传统,集资在复兴河畔修建了红色文化广场,塑起李明翥、戴北辰、胡晓风等人的雕像,镌刻出地下党在复兴河畔活动时期的简要事迹,供后人瞻仰。

03闪亮的时光

每天早上,黄光华都会按时起床,哼着《复兴河之歌》,沿着复兴河畔慢走。这首抒情柔缓的《复兴河之歌》,是他年秋天组队到县里面参赛的歌曲,所以,只要心情愉快,他就会哼上几遍。近年来收集整理的《狮溪高腔大山歌》,遇到好朋友华端福、周建荣,他们会唱几首。

年8月26日,是黄光华组织人员维修二坪村大山组通组公路中的一天。这条公路还是一条泥石路,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车辆进出不方便,他组织义务工,将公路两边的杂草和树枝砍干净,然后请挖掘机挖掘砂石,运到公路上铺设路面。公路边是一片柑子林,有多亩,枝头挂满了青涩的柑果。黄光华拉着枝条,摸着青青的果子,脸上露出了微笑,一股果子的酸甜流进他的心里。几年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坡,没有一点经济价值,黄光华决心在这片荒坡上搞一个“土地银行”试点。他从农民承包的荒坡中把土地流转出来,租赁给有能力的年轻人种植经济作物,通过试点的带动示范效应,寻找带领老百姓致富的路子。汗水没有白流,荒山变成了果林。据了解,桐梓到正安的高速公路将在这片经果林边上开出口,到时候,鲜果销往各地,钞票就哗哗哗地流进农民的家门了。

黄光华的微笑是梦想的微笑。

像这样把荒山变成经果林的,还有箭头组的核桃基地0多亩,五星、三好、和平、前进组的柚子基地1多亩。保障村级经济实体的,还有木江山占地10多亩的山塘一口,占地6亩多的铁帽山水库一口,不仅解决了人畜饮水,还浇灌上千亩稻田。“水库里面的鱼儿,有两三斤这么大了。”黄光华比划着,一脸成就感。

木江山发展辣椒产业那年,黔北大地遭遇百年大旱,水坝塘一样受灾严重,上千亩辣椒苗眼看就要被活活晒死。这是二坪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又一块试验地,一旦失败,丢失的不仅仅是上千亩辣椒产业,还有刚刚点燃的希望和信心。考验党员干部的时候到了。黄光华不顾花甲高龄,组织党员突击队,从复兴河运水到辣椒基地抗旱。每天天不亮,黄光华就搭摩托车赶到辣椒基地,电话催促运水车赶在太阳出山之前把水运到地头,趁着阴凉抢抓时间进行浇地。全体党员干部以他为榜样,硬是从老天爷手中挽回了辣椒苗的生命。当年全镇辣椒产出多万斤,二坪村就占80万斤。“如果没有黄支书,肯定颗粒无收。”

木江山组连接连峰、坪兴和箭头、新立等村组之间有1.2公里的断头路,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连通。连峰、坪兴的人要到箭头、新立,驾车到断头路边停下,走1.2公里的山路,电话请箭头、新立那边的亲友驾车到断头路边来接,返回来的时候,亲友驾车送到断头路边,再走那1.2公里的山路,才能驾车回家。反之,箭头、新立的人要到连峰、坪兴,也是一样麻烦。“要是公路连通就安逸了。”

老百姓感觉不安逸的事,黄光华也感觉不安逸。“几十年道路连不通,不是地理位置上的问题,应该是老百姓心理上的问题。”黄光华带领梁华,一边在木江山发展核桃和辣椒产业,一边想办法解决连不通公路的心理疙瘩,这些小疙瘩解开了,1.2公里的占地问题、投工投劳问题也解开了。开始修路了,连在外打工的劳动力也回来扛起了修路工具,实在无法回来的,寄一大笔钱回来表示支持。修路的劳动力来得太多,会窝工,黄光华把劳力分成三个组,每个组轮流上工,而他和梁华等村干部,则天天守在工地上。水坝塘镇镇长陈体强看到修路的火热场面,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即现场办公解决修路的炸材和大型机械的费用,又给老百姓省了一大笔钱。整整一个冬天,黄光华一直守在木江山上,不仅修通了断头路,还争取到项目资金,进行了水泥硬化。老百姓宰杀山羊表示庆贺,他端起羊汤碗,一股热浪流进心窝。他在感恩老百姓对他的支持。

“心里面有多少老百姓,你就能做多少事。”一个偏远山区的村支书,竟然说出如此深刻的哲理,让人刮目。但是,他心里装的老百姓太多,以至于对自家孩子的照管,对妻子的眷顾反而少了,幸运的是,孩子们以父为荣,个个争气。儿子服役退伍后,学习烧烤技术,当了小老板,大女儿婚后在深圳经营电子产品生意,二女儿在桐梓一中当教师。妻子一辈子默默无闻地支持丈夫,群众走进家门,她端茶递水,热情周到。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他妻子娄方群也是有功之人。”水坝塘镇党委书记王思信说:“像老黄这样30多年如一日地为群众办事,没有一种特质,是坚持不下来的。”

黄光华的特质,是家风传承和坚守信仰的特质。一个人热爱工作几十年,往往家人也跟着奉献几十年。黄光华说:“把村里面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为群众办事当成给自己的亲人办事,就会越办越有快乐,你就越干越想干,越干越想干好。”他就是靠着这股力量,靠着一种朴素的信仰,三十年如一日,照亮了人生中最为闪亮的时光。

(王宗伦)

微微桐梓

长按指纹识别







































北京哪里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tc/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