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的来到,妈妈们就需要更加留意宝宝的身体状况,因为早晚温差比较大,稍不留意就容易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在这样的季节让妈妈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给宝宝洗澡,因为温差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导致宝宝感冒。怎么才能让宝宝能够舒适地洗个澡不用担心其他问题呢?我们今天就说一下关于秋季给宝宝洗澡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洗澡的时间段
在给宝宝洗澡时尤其要注意这两个时间段,千万不要立马给孩子洗澡!
1.宝宝玩耍过后不能立马洗澡
虽然刚刚入秋,但冬天的气温还没有完全地下降,当孩子出门玩耍以后就会因为剧烈运动身上出很多汗,这个时候绝对不能立马给孩子洗澡。
首先,因为孩子在进行了一系列活动以后,全身的毛孔处于完全打开散热的情况,这个时候脱衣服洗澡很容易让孩子着凉,秋天的气温和夏天还是有区别的,寒气入体就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孩子感冒生病。
其次,毛孔打开热水就会直接刺激到孩子的毛细血管,让宝宝的血管扩张导致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前一黑的症状,这在湿滑的浴室中是很危险的。
所以当孩子出门玩耍回来以后不能立马进行沐浴,正确方式应该是让孩子先休息一会,用毛巾擦掉身上的汗水,半个小时以后再去洗澡。
2.注射疫苗24小时不要洗澡
小孩子在成长阶段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多次预防疾病的疫苗注射,还有现在疫情阶段的疫苗注射等。在秋季这段时间里,如果孩子接种过疫苗,在24小时内不建议给孩子进行洗澡。
首先是因为接种完疫苗以后体内的药剂还没有完全被身体吸收,水蒸气通过针孔容易稀释药剂成分,减弱疫苗的作用。
其次是刚刚接种完疫苗,孩子仍然是成长阶段,身体素质没有成年人那么好,抵抗力会变弱,洗完澡稍有不慎就十分容易着凉生病。
最后是接种完疫苗身上的针孔还没有完全地愈合结痂,我们都知道伤口不能碰水,虽然针眼很小,但是我们洗澡的时间起码都是十到二十分钟,针眼长时间碰水容易引发伤口感染。所以在没恢复好的时候不建议马上洗澡,可以等24小时过后再洗。
洗澡的次数
当天气炎热,孩子身上也会不舒服哭闹,但是也要根据情况来给宝宝洗澡。对于活动幅度大,运动量高的宝宝在气温合适的时候可以每天给宝宝洗一次澡。什么样的气温最合适呢?
当我们的室内温度能够达到24-26摄氏度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每天的洗澡安排。根据专家研究,低于身体十摄氏度左右的室温是人体最合适的活动温度。
但是如果因为季节性的差异室内的温度达不到24度以上,就要慎重考虑是否要频繁地给宝宝洗澡。如果孩子不舒服可以提前通过添加保暖措施来调节室内温度,比如浴室可以提前打开浴霸升温,但是洗澡途中要记得关闭。
出于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以及卫生状况考虑,一周洗三次澡是最合适的频率,如果没有保护情况下可以用热毛巾给宝宝擦拭全身,保证舒适。
洗澡前的准备工作
在洗澡之前,家长们需要准备好宝宝专用的沐浴用品,包括浴盆、浴巾、沐浴液、洗发露等。这些都要和大人使用的产品分开,因为婴幼儿专用的洗护用品里面的添加剂减少,避免宝宝皮肤过敏。
然后就是测试水温,很多家长会有一个误区,用手掌测试温度是否合适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因为孩子的皮肤还属于一个比较娇嫩的时候,和父母的手感温度差别还是很大的。
在给宝宝测水温的时候,建议还是使用温度计去进行检测,尽量把水温控制在37-40度是最合适的。如果没有温度计也不能直接用手心试水温,可以用手腕去试试,手腕的皮肤对于温度的感知比较明显,感觉不凉就表示温度合适。
沐浴过程注意事项
大多数家长选择给宝宝沐浴的时间都是在晚上,想着能够让宝宝在洗完澡以后就能睡个好觉。但是在秋季晚上的气温会比较低一些,就有一些家长们需要注意的点。
1.浴霸的使用
家长害怕浴室温度低导致宝宝感冒可能会选择在洗澡的时候把浴霸打开,但是这对于皮肤敏感的宝宝来说这是不对的,浴霸的灯光容易刺激到孩子的眼睛。
可以在洗澡之前提前打开浴霸对浴室进行一个升温,在进行洗澡的时候就把它关闭。
2.宝宝洗澡时长
有些宝宝喜欢玩水,家长因此也会延长洗澡时间,殊不知这么做会增加孩子着凉的概率。家长要注意避免沐浴时间过长,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即可。
写在最后
本文为的原创内容,专注育儿领域深耕细作,默默日更,提供更专业的育儿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