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老红军悲壮走过长征路

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红军中的平江籍指战员约有1万人,到长征结束时,只剩不到人。平江籍老红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的是平江籍将军张震与钟赤兵的长征故事。

人物资料

张震(—),男,原名张见生,别名张祖寿,又名张中天,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张震同志一生历经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年受命创办了国防大学,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张震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年9月3日17时,张震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岁。

张震血战湘江掩护部队转移

年,在长征中,红军突破敌人第一、二、三道防线后,蒋介石调集25个师近30万人,前堵后追,并利用湘江作屏障,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潇水以西地区。由于红军未能轻装前进,带着沉重的“坛坛罐罐”,有时一天只能走20多里。不幸进入数十万敌军预设的伏击圈。为强渡湘江,红军与敌展开生死血战。

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张震被派回10团3营任营长。11月27日他率部担任前卫到达湘江岸边,迅即渡江进至界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驱逐了反动民团,并掩护工兵于当日下午4时架设了浮桥。沈述清团长渡江后,令张震将部队部署在光华铺一带,向兴安方向警戒,从南面坚决阻击敌人,保证后续部队安全渡江。

张震看到光华铺地势开阔,一面临江,在桂(林)全(州)公路旁边,距界首只有几里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他心里十分明白:因中央机关、军委纵队和兄弟部队都要从界首渡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扼守光华铺阵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张震迅即作好部署。

11月29日深夜,当正面发现密集的手电灯光时,知有部队沿湘江边运动,张震即令加强前沿警戒,并将情况报告团长。沈团长遂令1营进至江边防御。果然,敌军正在我防御结合部逐步渗入,双方在夜暗中接火,展开混战。张震即指挥8连出击,但敌军激增,双方形成对峙。

30日凌晨,国民党桂系第7、15军各一部又向我光华铺地发起猛烈攻击。能否坚守住光华铺,关系着党中央、中革军委和后续部队顺利渡过湘江。在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张震率3营与全团指战员一道同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自30日凌晨一直到12月1日。团长沈述清率领1营在与敌反复争夺中,战死在湘江畔。代理团长杜中美也在当日下午一次阵前反冲击中饮弹牺牲。团政委杨勇接替指挥,他奋勇当先,在几度危急之时,坚决反击,守住了阵地。张震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全营指战员誓与阵地共存亡。他们打得非常顽强,前仆后继,视死而归。因伤亡过大,一度转为团的第二梯队,稍事休整后又投入战斗。这样来回拉锯,反复拼杀。晚上红5师赶到,面对优势的敌军,同样打得非常英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就这样,完成了掩护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在界首渡江的任务。

湘江一战,张震所在的10团共伤亡多人,几乎接近全团人数的一半。整个湘江战役,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部队由江西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人。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壮烈的一战,红军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人物资料:

钟赤兵(—),原名钟志禄。湖南省平江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年被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钟赤兵负伤抢占娄山关

年2月,红军长征到达鸡鸣云、贵、川三省的云南扎西,在这里进行整编。全军缩编成16个大团,红三军团缩编为4个团,钟赤兵任第十二团政委。为了摆脱10多万川、滇军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回师东进,再入贵州,二渡赤水,先夺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在运动中歼灭敌人。钟赤兵与团长谢嵩一道率部急行军,抢在贵州军阀王家烈的侯之担部之前赶到赤水河,以三只小船从二郎滩抢渡到东岸。先头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前来的敌军一个团打个稀里哗啦,保障全军二渡赤水河,攻占桐梓。但是这时黔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共三个精锐团已从遵义赶到,抢先占领了娄山关。

娄山关在贵州桐梓县城南15公里处,地势险峻,群峰如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彭德怀命令十三团直扑娄山关。第十三团迅即发起猛攻,拿下点金山制高点,占领关口。敌军疯狂反扑,在山坡掘壕死守,两军相持在山下。情况十分紧急。彭德怀把钟赤兵叫到指挥部,亲自给他下达任务:“必须于1月26日拂晓前赶到娄山关口,接替第十三团,中路正面突破,拿下娄山关南坡!拿不下,唯你是问!”中等身材、墩厚结实的钟赤兵,立正回答:“请军团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午夜,北风刺骨,钟赤兵和谢嵩率部顶风冒雨连夜奔袭20公里,于拂晓时分赶到娄山关下南溪口。这时敌军又一次反扑,半山腰的一些阵地丢失,形势异常紧急。钟赤兵与团政治处主任苏振华自告奋勇率第一营和侦察排担任先锋,最先冲向娄山关口。此时,雨雾浓云铺天盖地,十步之外难看清物体。年仅21岁的钟赤兵,一鼓作气,冲在队伍最前头。战士们看到团政委冲在前面,都奋不顾身,冒弹冲锋,于凌晨6时许,控制了点金山。军阀王家烈听说点金山失守,恼羞成怒,立即组织兵力反扑。

上午8时许,峡谷中的浓雾消散,王家烈的“双枪兵”过足烟瘾之后,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如潮水般从娄山关下沿着十步一弯、八步一拐的弯曲公路嚎叫着扑上来。钟赤兵率全营指战员居高临下,全力迎战,打退敌人。

上午10时,敌人又发起新的反扑。钟赤兵见备用的弹药已不多了,待敌人靠近后,带领战士们冲入敌群,挥动马刀、枪刺,横劈竖砍,敌人丢盔弃甲,如潮水般逃走。

钟赤兵乘胜追击,率一营指战员一直杀到黑神庙前。但迎面遭到一个团的敌人反击。敌众我寡,伤亡惨重。正在第一营难以抵挡时,团长谢嵩派来的第二营营长邓克明带领的突击队冲上来了。钟赤兵指挥一营和二营突击队再次与敌展开生死搏斗。

战斗中,钟赤兵被敌弹击中,摔倒在地上。警卫员胡胜辉赶忙上前来扶他,却见钟赤兵的右腿上血如泉涌,胡胜辉失声叫道:“政委,您负伤了,我背你后撤!”“别声张,擦破点皮不碍事!”钟赤兵轻声说。他怕惊动正在与敌拼杀的战士们,便强忍着剧痛,要胡胜辉搀扶他站立起来。由于伤势比较严重,钟赤兵交待苏振华接替他指挥战斗。团长谢嵩得知钟赤兵受伤的消息后,立即命令胡胜辉,一定要保护好钟政委马上撤下来。但钟赤兵坚持不肯,拖着伤腿与苏振华一道继续指挥战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战士们在政委钟赤兵英勇顽强精神的鼓舞下,在异常惨烈的血战中,从拂晓一直打到傍晚,阵地仍控制在我军手中。钟赤兵拖着伤腿,坚持指挥,直到由于流血过多昏了过去。苏醒过来时,钟赤兵躺在担架上,看到娄山关仍在我军手中,他脸上浮现了欣慰的笑容。

在粮食匮乏,没有油盐吃,衣服又单薄的艰难条件下,通过雪山、草地。钟赤兵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在没有担架抬送时,硬是拄着一条拐棍,一颠一跛,摔倒了自己拼命爬起来,掉在沼泽泥潭里,在战友的救助下奇迹般地挣扎出来。他的警卫员说:“钟政委过雪山没人抬,他爬了一段爬不了,就从高处滚下来。他是连爬带滚过来的啊!”苏振华在自传中写道:“第十二团自芦花出发有多人,通过雪山草地到甘肃的哈达铺,不到一个月时间,因掉队死亡减员多人。由哈达铺到陕北吴起镇全团只剩人”。钟赤兵一条腿能从长征中活着走过来,这要有多大的毅力啊!

年10月,钟赤兵终于到达陕北。毛泽东得知后十分高兴。根据钟赤兵的战功和军事领导才能,任命他为陕北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不久调任中央军委一局局长。

赞赏

长按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中科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wh/6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