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上
小桥流水
乌镇静好依旧
11月7日至9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在水乡乌镇举行。一场盛会,也让世界再次聚焦饕餮云集的桐乡,这些离乌镇峰会最近的美食,自然令不少人垂涎欲滴。
记得,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马云一来就直奔书生羊肉面店,吃了一碗羊肉面。网易的丁磊去了一家以“柴扎肉”为特色的民宿……桐乡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地域文化传统的江南水乡,也是一个饮食文化极其丰富的地方。在桐乡的饮食文化中,最具吸引力的,不是高档酒店里的珍馐佳肴,而是一些乡土菜,源于纯正且真实的百姓生活体验。
即日起,
桐乡旅游开设“桐乡味道”栏目,
桐游君也将化身一枚小吃货,
带你寻找那一抹舌尖上的“桐乡味道”。
今天先来尝尝桐乡的名小吃吧
咬强羊肉面
在桐乡,遍布于大街小巷的面店,一如平常的人家,店面不大,一两间而已,常以夫妻店居多。店面也常一分为二,前店后厨,有的干脆是当街砌灶,典型的鸡毛小店;也有这样的店面,两间打通,有十几张桌子,这算是阔气的店了。
除了家喻户晓的阿能面,红烧羊肉面也是桐乡面的一大特色。本地特产湖羊,肉质细嫩,入酱油、绍酒、甘蔗,红枣等佐料以大锅焖烧,满街飘香,足可引得“佛跳墙”。
吃法也与众不同,吃时面条煮熟后入大碗羊汤里,另用一中碗盛上煮透的羊肉,吃时将羊肉覆于面条之上,羊肉香味渐渐浸透面条,面条滑润,羊肉酥香,回味悠长。而“咬强”,则是桐乡美味羊肉的代名词,刚出锅的红烧羊肉,肉煨得滑香温润,既酥且嫩,吃上一碗,叫人自然生出一种现实安稳的满足。
如今,羊肉之于桐乡,已成了它的食文化。起早一碗红烧羊肉面,成就了桐乡人每一个美好的清晨。
坐标:桐乡市人民路46-48号
斌斌面馆
斌斌师傅独创的干挑面自成一派,很有特色。
小美食做出大文章,干挑面里有乾坤。咸菜加糖煸炒提鲜,再放入焙熟的芝麻、一小撮碧绿的韭菜和事先炸过的鳝段,快速颠炒几下,瞬间香气扑鼻。没有酱汁,仅靠炒锅里少量的油拌合浇头与细面,使两者味道完美融合。
认真对待每一碗面,根据客人的口味喜好来烧面,是斌斌师傅坚持的原则。尽管短短的兴安路上挤了不下十家面馆,这家却永远人头攒动。
坐标:桐乡市兴安路
凤珍面馆
一位60多岁的老人,执着于一碗面近40年,这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最初的1角5分到如今的6元、10元,从最初的咸菜肉丝到如今的黑鱼、鳝丝、河虾……面的种类多了,但是面的味道依然如初。面店经营了近40年,有些人也跟着她吃了年少吃到了年老。一碗面,一壶茶,吹着热气,反复回味停留在唇齿间的浓郁汤汁,这碗出自凤珍老人之手的面,更加原汁原味,更显岁月的温柔敦厚。
坐标:市区老六中斜对面凤鸣路与西街交叉口
顶顶鲜
说起顶顶鲜,这么多年来大概成了多数桐乡80后、90后的集体性记忆了。一碗小馄饨落胃,无需言说的默契通报着食物的温度和神韵。
经营店铺的是一对夫妻,那么多年过去了,周边的店铺换了又换,唯有他们依然如初。坚持选用当季蔬菜做馅,坚持不开分店,坚持包出来的馄钝超过24小时直接舍弃……踏踏实实做生意或许就是他们的成功之道。若是你饭点的时候去晚了,基本就要等位啦。
坐标:桐乡市鱼行街
桐乡烧卖
沈嘉禄说,烧卖在上海,江湖地位一直比较尴尬。而在桐游君看来,在桐乡,无论早餐江湖如何风起云涌,这烧卖,始终有它的一席之地。
桐乡人吃得精细,即便是最平民化的小食,也爱评出个“哪家最好吃”,这家位于市区一处老弄堂里的烧麦店,就经常被桐乡人所提及。门庭若市是它的日常,有不少人为了吃到一笼烧卖,特地赶早从外地过来。
这家烧卖到底拥有怎样的魅力呢?匀称、晶莹剔透的外形,不封口的花蕊状烧卖,娇嫩得吹弹可破,甚至在薄透的皮子下隐约可见肉馅和嫩黄的冬笋丁……它的存在,细腻地还原了桐乡人一个个日出而作的早晨。
除了烧麦,烧饼油条、豆浆粽子、粢米饭团……它们的点缀,更让桐乡人的早餐变得丰盈而鲜活。
坐标:桐乡市钱家白场弄堂27号
丝粉汤、豆腐干
无论脚步走多远,只有童年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半生操持的当下,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小时候。
这是一家没有名称的小店,可是在桐乡朋友圈里却是流传甚广的一家店。
金兰大酒店边弄堂进去,右拐就到了。原以为人不会很多,出乎意料的是,不大的地方却往往挤满了前来的食客。
丝粉汤料很足,口感也正好,豆腐干上撒着葱花,抹着桐乡特有的甜酱,一口豆腐干,一口丝粉汤,看似平常,却味美无比,吃了令人难忘,更唤起了不少桐乡人遥远而亲切的儿时回忆。
坐标:桐乡市金兰大酒店弄堂进去右拐,有丝粉凉面的招牌
小毛粉丝煲
如果桐乡人晚上跟你说要去大发大,那基本是奔着小毛粉丝煲去的。
从原本的只有10来个菜品,到现在已经有50多个菜品,小毛粉丝煲已成了一代桐乡人的记忆。
丝粉煲的汤是熬出来的骨汤,加上滑溜溜的红薯粉和油面筋,就算是基本款,当然还可以加香菇、荷包蛋、鸡翅等。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桐乡人聚集在不大的店面内,一碗热腾腾的丝粉煲,也流淌着脉脉温情。
坐标:桐乡市公园路2号
钟式生煎
原名苏州生煎,是不少桐乡人读书时代最爱的早餐,大肉馅,软糯皮,厚而松软,口感近似包子。至于面团要醒到什么程度,全都掌握在师傅的手感里。又松又软是恰到好处,吸了汤汁的面皮更加好吃。
不要看小小的生煎,勾起的却是不少一中学子心中的独家回忆。而且老板还特任性,说只卖上午就只卖上午,10点半想吃生煎包就要等明天了。
坐标:桐乡市北门大街(一中西侧)
除了市区
咱们桐乡的镇街也藏着很多令人垂涎的美食哦
陆家阿根
阿根的面,若干好评都带着“不远千里”、“跑了一百多公里”、“驱车一个半小时”等字眼。对爱吃面的桐乡人来说,为了吃这一碗赫赫闻名的活杀青蟹面,旅程多远、时间多晚都不是问题。
都知道他家的招牌干汁大青蟹面价格不菲,慕名而来的食客却络绎不绝。
阿根师傅烧面十多年,这款干汁大青蟹面用的是八两左右的三门青蟹,活杀现炒,蟹肉鲜甜,膏脂饱满,啃起来相当过瘾。绵长的细面被浓郁酱汁牢牢包裹,柔滑又不失韧劲。
阿根还很暖心地配了一小碟秘制的酱汁,用来蘸蟹肉吃,一把钳子方便你夹开蟹钳。
坐标:桐乡市濮院镇凯旋路号
ps:老店在原龙翔街道秀溪路5号
排骨面店
乌镇新华路上的这家排骨面店开了近30年,常年门庭若市。腌制好的排骨拖面现炸,沥油后带勺入调味汁,再连汁一起舀出浇在刚下好的面上。
第一口,面条入嘴都是油水;第二口,咬上一块排骨,松酥脆香,一股清香,留在齿间;第三口,拨开油汤,轻吸一口面汤,葱花的香,排肉的润,几种味道交合在一起“鲜得来”。
坐标:桐乡市乌镇镇新华路号
春卷店
桐乡的美食,有很多带着美好寓意,春卷就是其中之一,有迎春喜庆之意。不过,如今的春卷不再是逢年过节的吃食,平日里在桐乡也能吃到。
提到春卷,很多老乌镇一定会告诉你,陈小伟的春卷味道最好。一般烙面皮都用平底锅或是铁板锅,陈小伟用的却是日常炒菜用的炒锅。将面粉调成黏糊的状态后,捏起一团放在手里不停地摇晃,然后均匀地涂在烧热的炒锅上,待边缘卷起即刻将面皮掀起。接着,把馅卷进面皮,放入油锅,炸至金黄即可。
咬一口陈小伟做的春卷,多汁的肉馅混合着葱叶的清香,油亮的肉汁流溢出来,虽不是山珍海味,却让你吃出一种生活的原味。
坐标:乌镇北花桥东堍
义马馄饨
有小馄饨作伴,再寡淡的冬日,胃也是暖的。在不少洲泉人眼里,义马的这家小馄饨,是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幸福。
据桐游君了解,祖孙三代,从馄饨摊到馄饨店,洲泉义马的这家“老牌”馄饨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店内环境虽然“不砟样”,但馄饨的滋味确是那一抹永远无法抹去的乡愁。新鲜的猪后腿肉,薄薄的馄饨皮,出锅后的馄饨颗颗饱满、个个精神。再加入祖传秘制酱料,无需任何佐料,造就了每一位离乡的游子,都会痴痴想念家乡的味道……
坐标:桐乡市洲泉镇义马东升街83号
知味鲜油墩
“油墩”这个名字是乾隆皇帝取的。据说,有一次,乾隆下江南,吃了一座寺庙的烧火和尚用糯米粉和豆沙制作的糕点,大为赞赏,见所食之物活像大殿中菩萨香案前的蒲墩,就笑笑说:“此物真像油氽的蒲墩,就叫油墩吧。”
外脆里糯,咸香诱人,濮院这家店的油墩是出了名的好吃。别看小小一个油墩,用的是水磨糯米粉,糯米要浸、要磨,还有其他不少工序,做起来相当麻烦,即便是最平民化的小食,吃过一口,总叫人念念不忘。
坐标:桐乡市濮院镇咏梅西路60号
这些年,靠着这些桐乡美食
桐游君已顺利地长成了一个月半子
能唤醒乡愁记忆的,不只是惊鸿一瞥的美景,除了那些随着时代变化的新鲜体验,更有那不期而遇的舌尖美味才让人留恋。
为了深入贯彻浙江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和全省大花园建设动员部署会议精神,认真落实袁家军省长关于打造“五养”诗画浙江大花园和推出“百县千碗”等系列指示要求,浙江省旅游局举办了“诗画浙江?百县千碗”活动,通过挖掘各地特色美食,打造优质的“养胃”旅游产品。
在近日举行的“乡约世界”桐乡中外旅行商合作论坛现场,桐乡也启动了桐乡“十大碗”旅游美食品牌计划,助力打造舌尖上的桐乡印象。
倘若你细心留意
桐乡的美食
特色在于结结实实的乡土味
如果你有好吃的
欢迎给桐游君留言哦
讲不定就出现在桐游君下一期的推送中
期待一下吧
(未完待续)
桐乡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