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个中关村。
这里不是IT精英的聚集地和购物天堂。这里是淳朴的乡间,村民的新家园。
11月10日-12日,中国乡建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携手贵州桐梓县人民政府、贵州省乡村旅游商会(筹),将在桐梓县中关村举办“中国乡村复兴论坛·桐梓站”游学研讨之旅。
从去年5月至今,中国乡建院的协作者、设计师驻扎中关村,陪伴村民一起建设。如今中关村已面貌一新,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建设者。未来两天,我们将为大家跟踪报道、全面分享本次论坛,以及中关村的建设之路。
今天分享贵州中关村村庄里的金融创新,这样一个小村庄通过建立内置金融合作社使农民组织起来并带动了村庄的发展。通过村庄建设美丽了乡村环境,通过内置金融合作社致富了农民,因此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亲赴当地同村民近距离接触,探讨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出路。
继中国乡建院郝堂项目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后,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亲赴乡建院贵州桐梓项目,采访报道李昌平团队的村社内置金融与规划设计服务乡村建设的创新模式。
在贵州一些农村,有一种村民自己组织的金融合作社。与其他合作社不一样的是,它可以给村里人低息贷款,可以帮忙联系工作,甚至还给村里的老人发红包等等。中国乡建院院长、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先生给其定义为“内置金融”合作社,它非常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能够以金融互助合作的方式重新组织起已经涣散的村民,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年5月7日中国乡建院在贵州省桐梓县大山深处中关村的项目如火如荼开动了,央视《经济半小时》视频中提及的徐儒辉夫妇家正是乡建院设计团队负责的一户人家。
面对现在即将开业的乡村旅馆,徐儒辉夫妇充满期待。而从前请专业设计团队驻村工作、面对面讨论、村民参与式设计是徐儒辉夫妇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为“钱”是个大问题。
可自从跟村里成立不久的合作社签订了协议,徐儒辉再也不用担心了。徐儒辉跟合作社签订的是入股合营的协议。也就是他家的房屋在开发改造后,与旅游公司合作经营,营业额按比例分成。徐儒辉家是农家旅馆带有住宿和餐饮功能,每年能拿到营业额的75%,另外20%交给旅投公司,5%留在合作社作为收益。现在房屋改造马上就要完成了,徐儒辉夫妇正忙着抓紧收拾房间,为第一批客人的到来做准备。
《经济半小时》栏目现场采访照片如果没有合作社,那我们的房子十年都装修不起,等于这十年一点收入都没有,而装修完了我这有人住了,收入就来得快。——贵州省桐梓县中关村村民徐儒辉而农民口中提及的的合作社,正是李昌平先生定义的“内置金融”合作社。“内置金融”是指在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和农户承包经营制度下,配套建立村社合作金融。是农民主导的农村金融,利息收入归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