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获嘉县垃圾填埋场已封场,年初,获嘉县利用废弃窑坑建设临时填埋坑,并在渗滤液收集及处理设施尚未建成的情况下匆忙投用,日填埋垃圾超吨。督察发现,填埋坑内大量生活垃圾浸泡在渗滤液中,恶臭逼人。现场负责人称,填埋场定期将临时填埋坑渗滤液运至已封垃圾填埋场的处理设施处理,但督察组发现,该处理设施早已损坏停运。现场负责人又称设施为“夏秋运行、春冬存储”、“白天有人值守、夜间无人看管”,并提供完整运行记录。督察组比对发现,所记数据雷同,明显为应付督察而临时编造数据。
图5获嘉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反渗透系统运行记录除时间外其他数据全部雷同
图6获嘉县垃圾临时填埋坑渗滤液处理系统交接班记录同一天重复造假
图7获嘉县垃圾临时填埋坑内大量生活垃圾浸泡在渗滤液中
此外,督察组还发现,河南省还有一些地方垃圾填埋场也存在类似情况。
株洲市雨污混流水直排湘江年4月,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湖南省株洲市老旧污水管网、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滞后,大量雨污混流水直排湘江。
一、基本情况
株洲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一极,辖4县(市)5区,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万。湘江株洲段设有43个防汛排渍泵站(机台、机埠),9个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其中3个在一级保护区内。
株洲市老城区市政排水管网年久失修,雨污合流、错接混接、破损渗漏等问题突出,影响湘江水质进一步改善,急需加快推进升级改造。
二、主要问题
(一)混接、破损量大面广,污水管网改造滞后
《湖南省县以上城市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年)》明确要求,各市州应于年10月31日前完成城市建成区污水收集系统排查,但截至本次督察进驻,株洲市仍未完成管网排查任务。
根据株洲市初步完成的公里排水管网探测结果,雨污混接达处,平均每公里1.5处;管网变形、破裂等缺陷处,平均每公里16.7处。其中,天元区大部分区域为新建城区,.8公里排水管网中,雨污混接处,平均每公里1.1处;管网变形、破裂等缺陷处,平均每公里18.5处。抽查发现,新建设的美的蓝溪谷小区接入雨水管的18条排水管中,10条有生活污水混入,化学需氧量浓度最高达毫克/升。
图1根据株洲市初步探测结果,雨污混接、管网缺陷问题突出
督察发现,根据《湖南省“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株洲市主城区应完成老旧污水管网改造83公里、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公里,实际仅分别完成9.86公里、81.6公里,完成率分别为11.9%、53.6%。
(二)雨污混流水直排湘江,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花南泵站位于株洲四水厂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汇水面积6平方公里,长期以来生活污水经泵站排入湘江。年至年,经该泵站排入湘江的雨污混流水达万立方米,相当于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该问题经湖南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后,当地建设了污水提升泵站,但仅能做到降雨量在8毫米以下时不排污。
图2花南泵站调节池有大量生活污水混入
督察组抽查发现,多个沿江泵站有生活污水混入,蓄水池水质远超地表水Ⅴ类标准,排渍又排污问题普遍存在。其中,陈埠港排渍站位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积水池内COD、总磷、氨氮浓度分别超标0.6倍、3.7倍、4.3倍,年至年共抽排万立方米雨污混流水进入湘江。西山岭泵站上游新晨驾校附近存在纳污明渠,泵站积水池总磷超标1.6倍,年以来两台机组分别累计开机排水小时、小时。
图3西山岭泵站积水池,现场臭味明显,垃圾横溢
督察发现,湘江沿岸一些排水口中,也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污水混入问题。栗雨高排渠、枫溪港新排口北侧、古大桥水质均为劣Ⅴ类,存在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另外,株洲市河西污水处理厂溢流污水的COD、总磷浓度分别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3.8倍、6.1倍。
图4河西污水处理厂常有溢流污水,周边群众反映强烈
(三)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管网改造数据失真
4月13日,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向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报送数据称,完成老旧污水管网改造64.4公里,其中城区30公里、县城34.4公里。4月21日,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向督察组报送材料却显示,完成老旧污水管网改造.4公里,其中城区.5公里、县城40.9公里。两次数据相较,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多出84公里,任务完成情况由未完成变成超额完成。
督察发现,新报送多出的84公里管网,多为新建管网、雨污合流制改造管网,不属于老旧污水管网改造。督察组指出相关问题后,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4月22日第三次报送材料,仍坚称超额完成改造任务。
经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一步核查,株洲市报送的.5公里主城区改造管网中,29公里实为新建污水管网,63.75公里实为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4.89公里无法查证,老旧管网改造实际仅完成9.86公里,先后3次报送的数据均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差距。
图5株洲市住建局先后三次报送老旧污水管网改造数据各不相同,其中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出84公里
督察还发现,株洲市报送的管网数据存在重复统计、一数两用问题。如,关于县城(不含渌口区)老旧污水管网改造的34.5公里,既统计进了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又统计进了合流制管网改造,数据明显失真。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污水管网未覆盖区域、面积、人口,雨污合流制管网长度、分布,管网错接、混接、缺陷等基础信息,一问三不知。对有关汇报材料,局领导称除了技术支撑单位同志,全局没有人能够汇报清楚。
云南玉溪杞麓湖污染治理治标不治本
年4月,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云南省玉溪市督察发现,玉溪市通海县在杞麓湖污染治理工作中不动真碰硬,为达到水质考核要求,搞样子工程,做表面文章,采取弄虚作假手段,干扰国控水质监测点采样环境,造成水质改善的假象,实际上杞麓湖水质并未得到改善。
一、基本情况
杞麓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境内,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是通海县的“母亲湖”。由于流域内蔬菜种植面积居高不下,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杞麓湖水质长期为劣V类。
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年“回头看”均严肃指出该问题。云南省督察整改方案和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提出,要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到年杞麓湖水质达到Ⅴ类。但年以来,杞麓湖水质恶化趋势依然较为明显。
二、主要问题
(一)重截轻治,环湖面源污染依然严重
根据《杞麓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玉溪市通海县投资7.3亿元在杞麓湖周边建设了环湖截污工程,用于收集入湖的农田尾水、养殖废水、企业排水以及地表径流区初期雨水。
督察发现,这些环湖截污工程与入湖河道、沟渠之间均建有连通闸门,由于没有同步配套建设污水治理设施,截流起来的污水在雨季又通过闸门集中排入杞麓湖,环湖截污工程实际上成为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的摆设。
图1入湖排涝站与环湖截污工程、杞麓湖之间均有闸门连通,污水直排杞麓湖,环湖截污工程成为摆设图2环湖截污工程中的调蓄带与农业退水管道、入湖河流均通过闸门连通,雨季闸门打开,污水全部通过入湖河流进入杞麓湖现场抽查发现,万家大沟调蓄沉淀塘等9处污水汇集点内水质浑浊不堪,有的甚至呈黄绿色,采样监测结果显示均为劣Ⅴ类。调阅资料发现,年4月5日至6日下雨期间,杨家营、岳家营、义广哨、海东2号、龚杨等截污沟均开启了与主要入湖河道连通的闸门,将大量污水直排杞麓湖。此外,应于年12月底前全线贯通的环湖截污工程至今未全线贯通,部分区域农田尾水仍直排杞麓湖。
图3监测报告显示,万家大沟调蓄塘等9个截污收集点化学需氧量均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40毫克/升),水质为劣Ⅴ类(二)急于求成,水质提升工程治标不治本
《云南省杞麓湖“一湖一策”方案(—)》显示,杞麓湖周边农业面源污染占到入湖污染物总量的85%以上,其中采取农田水肥生产方式的蔬菜种植是影响湖泊水质的主要因素。通海县委、县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解决这些问题,在生产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种植结构未能有效调整的情况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不降反升,由年的34.5万亩逐年增加至年的35.3万亩。眼看着年水质恶化趋势明显、难以完成水质考核目标,通海县委、县政府才相继召开会议研究上马水质提升工程,于年3月至12月间,投资4.85亿元,陆续在杞麓湖边建成6座水质提升站,累计日处理能力33.1万立方米,期间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
图4杞麓湖周边蔬菜种植面积不降反升,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督察发现,这些水质提升站主要是从杞麓湖取水,经臭氧净化后再排入杞麓湖,而不是对环湖截污工程截流的污水进行治理。现场采样监测结果显示,就在与3号水质提升站一路之隔的截污沟内,污水COD浓度高达79毫克/升,比杞麓湖平均COD浓度高出近30毫克/升。这种放着入湖污水不治理,而对局部湖水水质进行简单治理的做法,对于1.45亿库容的杞麓湖达不到有效治污的目的。
图5水质提升站从杞麓湖湖边米取水,经过处理后,再通过长达一公里多的管道排至杞麓湖湖心附近(三)弄虚作假,干扰国控点位水质监测
深入调查发现,玉溪市以生态补水名义,投资万元建设通海支管马家湾补水口工程,从大龙潭引水入湖;通海县假借增强水动力、增加水循环之名,投资万元,建设5条长1.5公里—4.5公里的入湖延伸排水管道,将生态补水和部分水质提升站出水输送到水质监测点附近区域,稀释水体污染物浓度,人为干扰水质监测采样环境。
其中,生态补水工程、1号水质提升站、4号水质提升站的入湖延伸排水管道出口,均位于湖心国控水质监测点周边米左右。玉溪市还投资2万元,用PVC双面涂层防水布,在湖心国控监测点周边建成内外两圈U字型柔性围隔工程,共计长约8公里、深约4至8米,内圈距监测点最近米,外圈距监测点最近米,从而在监测点周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水域,以达到防止好水流出去、差水流进来的目的。
图6通海县在杞麓湖湖心国控水质监测点位周边建设柔性围隔工程、水质提升站及其排水管道、生态补水延伸管道等项目,人为干扰水质监测采样环境图7杞麓湖湖心附近的柔性围隔工程和水质提升站排水管上述人为干扰措施实施以后,年四季度,杞麓湖湖心国控水质监测点位COD平均浓度由三季度的52毫克/升骤降至40.3毫克/升,造成杞麓湖水质改善的假象。
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现对第五批8个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还有以下5典型案例。
山西太谷恒达煤气化公司长期违法排污太谷区督促整改落实等待观望
辽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李石街道“散乱污”企业久拖不治废钢渣污染问题突出
安徽省淮北市减煤工作不严不实对焦化企业监管不力,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等县区能耗总量控制不力,高耗能行业无序发展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生态环保意识淡薄,违规施工致红树林大面积受损
内容来源:生态环境部
往期精彩回顾反渗透在13个不同行业的应用
废水处理中MBR的设计时九大注意事项
中国未来5年垃圾分类处理9大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
两种水处理的创新技术去除污染物达到欧盟标准推荐值
垃圾移动式炉排焚烧技术,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