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官仓镇三制促三变壮大村集体

桐梓县官仓镇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和建筑公司等村级经济组织,以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入社入股,建立“资产入股机制、资金入股机制、服务入股机制”的“三制”模式促进“三变”改革,全力打造“股份农民”,夯实了组织基础,凝聚了村民力量,加快了产业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提高了企业效益。目前,全镇14个村集体经济积累达万元。其中,万元以上的村有2个,50万元以上的村2个,10~50万元的村有10个,形成了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共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党建统领,实行规划引领,全面发动群众。

(一)坚持党建统领。坚持把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经济发展同安排、同部署,成立专门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围绕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做文章,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黔府发〔〕30号)和《中共遵义市委办公室、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四统三强”工程升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遵党办发〔〕23号)精神,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路径、统筹机制,把各类政策用活用足。

(二)实行规划引领。结合各村实际,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小城镇建设、农业园区打造、乡村旅游发展等结合起来,实行同步规划、统一布局、统筹实施。制定出台《官仓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消除“空壳村”目标,到年村村达30万元以上,并从项目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等多方面出台系列扶持举措,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坚持因村施策、示范带动,实施“三个一批”计划,即打造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和明星村,壮大一批集体经济发展一般村,转化一批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形成强村带弱村、共同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

(三)全面发动群众。针对全镇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部分村干部不愿发展、不会发展、不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为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理念确立起来、组织培育起来、机制建立起来、业态探索出来、典型示范出来、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镇党委一班人多次逐村实地调研走访,帮助找准问题,研究思路,做实举措。多次组织召开全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现场观摩会,表明镇党委、政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决心和态度,引导基层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解决畏难情绪,树立敢闯、敢试、敢干的新观念。推行“八九不离十”群众工作法,镇党委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要开群众会80场以上、要让90%以上的群众认识、走访所挂村农户达到%,把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政策讲清讲透。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标准,作为各村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村级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签订责任状,分解目标任务,给各村党支部书记明责加压。将村干部报酬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对当年集体经济纯收入新增部分,经全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同意,拿出10%用于激励民选村干部,剩余部分用于壮大积累、扩大再生产、发展公益事业,建立绩酬相符的激励机制。

二、因村施策,“三制”并举,推进“三变”改革。

(一)完善清产核资,建立“资产入股”机制。将各村将闲置的校舍、办公用房、村级集体土地、林地、矿山、基础设施等集体资产使用权进行有偿转让或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合作经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红旗村、官仓村等2个村利用剩余的村级办公阵地开设村级便民服务超市,由经营主体有偿使用,村集体入股分红;楠木村、官仓村、羊复村、三合村、公平村等5个村把村级集体土地、林地、荒山、矿山、基础设施入股到水果产业园,年终分红。按照这一模式,太平社区、红旗村级集体经济达余万元,楠木村、官仓村级集体经济达50余万元,其余各村增加村集体经济10余万元。

(二)整合涉农资金,建立“资金入股”机制。把上级各类涉农资金整合起来,在不改变资金“姓农”的前提下与当地企业合作,参资入股,获取分红收入。比如,楠木村将上级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万元基金入股到帝景园林公司,每年分红10万元以上,小河村和羊复村各将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入股到本村的农旅产业,两村共增加村集体经济26万元左右;三合村采用“支部+产业+贫困户”的模式,将镇财政补助、村民自有资金、贫困户“特惠贷”到贵州金泽地公司果园内套种辣椒亩,产业收成后,先提取赢利部分的10%直接量化到贫困户,剩余的90%再按村集体、村民、贫困户“特惠贷”入股的比例进行量化分红,预计年村集体经济可创收入30万元左右;官仓村利用计生“三结合”帮扶资金,作为计生户和村集体资金入股到佳隆葡萄园,发展葡萄种植亩,每年村集体可分红10-20万元;红旗村通过镇党委整合财政、扶贫、交通、农业等资金余万元,建设健全基础设施,与在本地投资的企业建立起利益捆绑和分配机制,仅红旗彩霞村庄和双矮精品示范果园就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积累50余万元。

(三)提供有偿服务,建立“服务入股”机制。充分发挥省级官仓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平台作用,村集体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调处矛盾纠纷,企业每年每亩给村集体10元劳务服务费。全镇共流转土地4.8万亩,涉及11个村,全年可增加劳务服务费48万元。产业成形后,还将实行企业、农户、村集体按68%、30%、2%的比例,对企业盈利部分进行分红,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余万元。同时,官仓镇各村还成立劳务公司,按照村民特长建立劳务台账,以村独立组建或联合组建方式,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村级劳务服务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在村(居)内实施的万元以下的项目工程,优先承包给村级劳务服务公司实施,工程盈利总额的4%提作工程所在村的村集体经济,一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万元以上。村级劳务公司为落户官仓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38个企业、34个专业合作社组织劳动力务工。每输入一名工人,企业或合作社每人每天向村集体交纳劳务介绍协调服务费5元,一年至少输入劳动力40万人次,劳务公司每年可增加收入万元以上。

三、规范管理,公开使用,强化风险管控。

(一)构建资金管理体系,规范管理流程。出台“三资”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管理,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盘清集体资产,做到账物相符、使用合理、台账清晰;明确资源归属,做到底数清、方位清、使用人清,从而实现对村集体的经济活动全程监督。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村财镇代理”,坚持以村级组织为独立会计核算主体分设银行账户,确保财务审批权及经济活动监督权由村级组织行使,对相关操作流程严格把关,严密监控。

(二)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督促整改落实。加强内部监督,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本村的各项收支、各项资产资源、项目建设资金等内容的公开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向村民会议报告监督情况,切实加强了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监督,保证农民群众对集体财务与“三资”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清查“三资”家底,每年开展4次以上“三资”专项清查工作,全面摸清各村集体“三资”家底,为建立台账、加强服务、强化监管提供依据;开展专项督查,每年对各村在农村财务和“三资”管理的制度执行、涉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4次以上专项督查,对存在问题的,责令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管好村集体每一分钱,使村集体资产不流失。年以来,共开展“三资”专项清查15次,专项督查15次,整改问题13起。通过检查督查,全镇无集体经济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来源:桐梓县“三变”办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好治疗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tc/1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