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深圳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构是什么

公元年,唐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至德二年,宝安县更名为东莞县,县城也由南头迁往到涌(又叫道涌,今莞城)。

虽然南头失去政治中心地位,但当时的东莞县南部,也就现在的深港地带,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

唐代东莞县范围图

直到清末,新安县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依然有海防因素的痕迹,而这一切,从屯门镇的设置说起~~~

屯门镇的缘来

"贞观之治"后,随着唐代大规模的对外贸易及海上交通的发展,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广州遂成为海外贸易的枢纽,而珠江口沿岸地区,特别是珠江口东岸沿岸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南头一带紧扼珠江口外交通要冲,早在刘宋时期就成为广州的外港。外地船只会先经屯门,然后北上广州进行贸易。商人和使节的船只一般会在每年的五到八月趁西南风抵达屯门一带,不能直接进入广州,都要在这等候通知和传召,或在这里避风,等到适宜扬帆时才离开。南头城淡水充足,又是当时宝安县的县城所在,随着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这里成为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集散地。南头古城南门实际上,唐朝的南头城在现址以东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年),唐政府在广州府宝安县南头城东南海边,设置了屯门镇,驻军人数为人。屯门镇是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的军事驻防区,是一个直接由岭南节度使统领的“军镇”,规模十分庞大,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海疆边防、弹压海盗,维护东南海路来往船只的安全,成为朝廷的坚强后盾。从南头城的海岸边向东南,又向南直到香港青山海边,都是屯门镇海防的管辖范围。

“屯门”地名最早的记载,见于唐朝地理学家贾耽所撰的《古今郡县道四夷述》。在“广州通海夷道”这一条上记载: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屯门一词除了指屯兵之地外,亦指青山和九迳山形成一扇“门”似的包围屯门谷地。

《新唐书.地理志》岭南道南海郡条中,述及广州所属各地军事设施说:“有府二:曰绥南,番禺。有经略军,屯门镇兵。”

清乾隆海图中的屯门天宝二年(年)冬,吴令光发动起义,攻陷了浙江的永嘉郡(今温州市),并横扫台州(今临海县)和明州(今宁波市南)等地。政府令河南尹裴敦复、晋陵太守刘同升以及南海太守刘巨鳞前去镇压。刘太守前往浙江时,没有选择经略军和折冲府的部队,而是调集了屯门镇的士卒。次年二月,刘巨鳞平定吴令光之难。

从屯门镇到三个巡检司

唐末天下大乱,朱温篡唐后,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一带由封州刘氏所统治。后梁贞明三年(),刘?建立南汉,改广州为兴王府,东莞县归兴王府所辖。南汉朝廷将屯门镇被改为“靖海都巡”,并增建军寨。北宋广南东路大致范围北宋开宝四年(),宋灭南汉。次年,朝廷在唐屯门镇的旧址设置了一个军营——屯门寨,又在原宝安县城西约25公里的地方新设立了一个军营——固戍角寨,加上南面海中岛屿溽洲上的望舶巡检司和东南海滨杯渡山的捕盗廨。这些军事机构和设施共同形成了一个珠江口东岸颇具实力且占据地利的防御体系。年,元军占领南宋首都临安。年及年元军先后两次攻克广州,但由于南宋小朝廷的顽强抵抗,直到年,元政府才在东莞县设立正式的行政机构。固戍亦是深圳现存最老的地名之一因为东莞县南部为海防重地,同时,为了防止沿海武装的“复宋”运动,元政府承袭唐宋旧制,以宋代屯门寨为基础设立屯门巡检司,官署设在原来唐代屯门镇和宋代屯门寨的故址,即今深圳南头古城一带。同时,固戍角寨也改为固戍角巡检司,官署在现在的西乡固戍村。按元朝的制度,每个巡检司设巡检官1名、寨兵名。巡检司的职能除了辅助参与辖区内行政管理之外,主要是维护辖区的社会治安、搜捕盗贼。元大德年以前,屯门、固戍角两个巡检司的管辖范围大约相当于今深圳地区的大部分及香港地区的全部。明《筹海图编》中的官富巡检司此外,元大德年间,官富盐场改为官富巡检司,官署设在原官富盐场衙署地。自此直到元朝灭亡,在今深圳及香港地区共有屯门、固戍角、官富三个巡检司。这三个巡检司构成珠江口沿岸的三道防线:过往船只先经官富巡检司的辖区,然后过屯门巡检司,最后至固戍角巡检司。

福永巡检司的设立

屯门、固戍角两个巡检司的官署与兵营到元朝末年被废弃,到明朝初年合并为一个固戍寨,官署设在固戍村。洪武三十年(年),朝廷将固戍寨改为福永巡检司,官署从固戍迁到现在的福永老街一带。《广东图说·新安县图》中的福永司一带明朝的巡检司是作为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构,驻扎乡间,接触民众,具有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和稳定的职能。福永巡检司的衙门很小,屋子只有两座。清朝时,福永巡检司管辖松岗、沙井、福永、公明、石岩一带的村庄。清康熙三年(),因为迁界,福永巡检司衙门被拆毁。康熙十年(),巡检薛震修复巡检司衙门。

官富巡检司的变迁

明景泰四年(年),官富巡检司将官署迁到屯门村,万历元年设新安县后又迁回官富村。《粤大记.广东沿海图》(官富段)

叶德平说清康熙十年(年),在经历了迁海复界后,官富巡检蒋振元捐献薪俸购买赤尾村民地,起造衙署,将驻地迁移至距离南头三十余里的赤尾村。在二次复界后,新安县的海防重点有所变化,大屿山鸡翼角炮台,南头炮台,赤湾左右炮台这些新安左侧海防部署成为重点。而官富巡检司就仍旧留在了深圳河沿岸。根据嘉庆《新安县志》的记载,官富巡检司所管辖的范围为今香港岛、九龙以及新界,仅有赤尾、福田、小梅沙等少数村庄分布在目前的特区内。《广东舆地全图》中的九龙司一带年,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九龙半岛和周围地区的战略地位得以凸显,为了更好控制这一带,政府在第二年把官富巡检司迁回九龙,并筹划逐渐九龙城寨,重点加强九龙防御。而官富巡检司也在此时更名为九龙巡检司。此次官富巡检司变更为九龙巡检司后的主要职责,有学者认为巡检司从原来的行政管理、防务演变为防堵走私。但也有学者认为九龙巡检司设置的主要目的还是维护地方治安,妥善处理华夷纠纷,防务海疆。九龙寨城的清兵到了年,英国强租新界,九龙巡检司名存实亡。年,英国人占领九龙寨城,裁撤九龙巡检司,驱逐官员。无论是宝安县、东莞县还是新安县时期的深港地区,其建置的历次沿革与海疆行政变迁都深深地烙着海防地理因素的痕迹。↑↑↑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tc/10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