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文学沙龙开展2017年第一次文学研

又是一年三月三。年3月3日,桐梓县文学沙龙就刘智慧短篇小说《嘱托》进行了研讨。杨定刚、邹德斌、陈旭、郑先才、梁爱科等15名文友参加。研讨活动重点围绕《嘱托》的故事情节、创作手法、思想灵魂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小说娓娓道来,通过一个小小的长征故事反映了革命的艰辛,有一定新意。小说语言比较成熟,但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故事性强,艺术性偏弱;二是人物塑造不够,单薄,立体感不强;三是主题凸显还不够;四是缺乏深入细致的细节描写。以下是沙龙成员的发言摘录。

杨子林: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刘智慧的短篇小说《嘱托》。刘智慧以前喜欢写散文,参加文学协会后,通过文学氛围的感染,开始尝试写小说。这是她去年以来完成的第三篇小说。从《鬼火》到现在的《嘱托》她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文字语言和情节设置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下面我们围绕她的小说,畅所欲言,集中话题讨论。首先请由刘智慧本人就她的创作源头,创作过程,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刘智慧:这篇文章是我在习水土城参观女红军街所得到的灵感。在创作这篇文章时,由于对历史题材把握不够,初稿较为粗糙,后来经杨老师的指点,反复修改后,顺利在《娄山关》第四期发表。文章发表后,邹主席给我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告诉我构思一篇小说最重要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构建,并建议我把三个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再丰富一些内容,让那段革命的情谊经受血与火的煅淬,使其升华得真挚而纯粹。“嘱托应该是信念的传递,但在文学里是生命的传递”,经过邹主席的指导,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发表之后的修改版。这篇文章,我自己总结了三大缺陷:一是取材不够新颖,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女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生孩子的过程,这些场景也曾多次在电视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出现过;二是内容没有亮点,文章主要是围绕女红军生产前后的故事,没有特别吸引人的亮点,情节设置德有点平淡,三是味道不够,个性人物性格冲突还不够明显。下面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

梁爱科:她看到了自己的缺点,这在我们沙龙的作者在发言中,是最到位的。她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这篇小说我看了两三遍,文章的优点是语言很成熟,不足的地方是,故事取材不新,故事性强了一点,艺术性弱了一点。文章前面的部分,主人公写得有点散,而且排长这个人物写着写着就丢失了,结尾一句,建议删掉,否则有画蛇添足之感。我第一个发言,抛砖引玉。

梁正乾:文章人物刻画不鲜明,人物层次还不够丰富,人物正面反面的描述欠充分。好的文章应该有人物性格冲突,有好有坏。感动人的是细节,不是一个故事,也不是一些冠冕堂皇的描述,而是作者对人物的内心做了充分的描写。敌人我们的描述是少的,正面人物在行动上的描写有待提升与加强。嘱托的题材,我建议可以压缩时间,采用倒叙的方法来描述。长征上条件艰苦,生孩子不容易,养孩子更不容易,我建议把当地的人物加进去,把孩子嘱托给老百姓,他们既有当地人物现实的虚伪,又有原始的善良,这样设置情节会让故事更曲折,更有看头。具体的语言上,建议把“湘江战役”改为“湘江那次轰炸”,“襁褓”就改为直接用红军的衣物包起来等通俗的语言。小说的语言和情景是很难把握的,希望你吸取这次的经验,好好总结,争取更大的进步。

杨敏修:我觉得这篇还是有些新意,特殊时期所遇到的特殊困难,很多文中对生孩子有所避讳,但这篇文章还是把红军期间的七情六欲写了出来,女红军在长征路途中分娩,我个人觉得还是有新意的。环境描写不错,文中共有七个人物,每个人物的特点鲜明。我是一个新兵,我学着蛾子给大姐擦汗,到最后接过孩子,这个“我”是在不断成熟并成长的。文中蛾子是一个有经验的,临危不乱的女战士,当然大姐也不错,她不顾自己行动不便的身体,关心战士,照顾战士,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写,而这个历史已经是八十年前的事情,感觉像一个女红军的回忆录。排长应该不能这样管理女红军。老侯的交代不够,一般能带家属的都是干部。连我这么一个小战士都知道老侯牺牲了,大姐怎么能瞒得住。大姐牺牲时,她也不知道她爱人牺牲了,这里交代不清楚。另外去猎户家生孩子的那个场景,我个人认为还得结合当地的风俗。在农村里,突然有人在自己床上生孩子,一般人还是有忌讳的。这个时候,猎户应该是有思想斗争,此处可以增加猎户的女人就是难产而死的,这样可能更符合逻辑。“战争描写”的场景,炮弹打过来,已经是发现重大目标,而文中只有三个女兵,应该用不上这个。

张维:文章感觉还是差点“盐巴”的感觉,选材没有很大的新意,可贵的是一次采风活动,就能写出小说,还是不错。对于生产分娩方面的处理,和炮弹描写那段描写,我个人有疑问,再做探讨。环境描写第一段乌鸦叫就预示着这是个悲剧,而后面的婴儿出生又预示着希望,这个弯有点急。捧一把坟前的泥土,这个情景设置得很有心,让大家知道这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这是母子之间唯一的联系。

杨定刚:这篇小说不错,但放在文学沙龙上来讨论,我们更多的是谈文章需要改进的地方了。我个人认为娥子姐的脚崴了,应该设置在听到密集的枪声上导致崴脚的。在生产的时候,她既担心大姐是否能顺利生产,又担心后有追兵,心理应该是矛盾的,但文章看不出来。文章应该具有当地的地域文化,红军在老百姓家生产,应该是有思想挣扎的,但也没有看出来。还有,后面的嘱托的使命,没有完成。结尾处建议改成将孩子交到首长那,首长说,所有的红军战士都是他的爹,这样,嘱托的使命就完成了。

杨子林:就刘智慧个人而言,比起前面的文章是很大的进步。从去年发表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无论从语言还是情节设置,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通过采风而构思这样的一篇小说,是不错的。开头的第一句话,预示着一些悲的东西。短篇三千多字,要全部交代清楚是很不容易的。结尾我个人感觉还不错,通过这篇文章,本身是故事写出来大家可信。但要注意在黔北的地域风情。

郑先才:一是主题抓住了,如何去挖掘,红军题材永远不过时,关键是如何写出新意。若把黔北夫妇加进去,让革命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就是最大的新意了。

邹德斌: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我看到了桐梓文友在小说方面这么好的评论,我深感欣慰。这篇文章的结尾我认为不错,若去掉,就像很大小说一样太散太延伸了,她这篇短篇小说可以这样结尾。这篇文章也有许多成功的地方,它的语言显得还是很美。第一句,暮鸦、枯枝、寂寥的鸣叫。文学需要想象,而且要大胆的想象。涉及七个人物,有的可以不需要出现。躲在大树下,天上在下雨,地上在生孩子,更能体现革命的艰辛。语言尽量使用中性的语言还得人性一些,这样,文章的张力自然就出来了。

陈仕波:很高兴在今晚聆听了沙龙之小说写作要领。尤其值得可喜的是刘智慧的小说,年龄虽小,其水准已达到一定高度。令我汗颜,令我鼓舞。我要多挤业余时间练笔。

赖青松:本篇小说通过人物形象、典型事迹对战争时期的故事进行具体描写。内容中的一些场景描写建议从逻辑上去思考,细节要经得起深度的推敲。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北京什么医院是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ms/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