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过内江的39气包车39吗

今天刷屏的18岁照片大家有共鸣么?

咱今天也来聊聊最能引起内江人共鸣的一个记忆

↓↓↓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交通枢纽的流通与发展

而城市公交车在漫长的岁月中

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不论是见证着甜城变迁,白发苍苍的老内江人

还是改变着甜城历史的建设移民

城市公交车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内江人的记忆

从内江的第一条公交线路开通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它与这座西南的小城共同经历了许多沧桑巨变

也成为内江市极具特色的城市名片之一

今天,许多老式公交车都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成为了许多老内江人心中永久的记忆

这里,我愿意分享我与内江公交车的记忆

周末去上补习班,家里只给了车费钱

为了省出零食钱,就只能逃票

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私家车,出门全靠公交出行

几乎每辆车都是人人人从从从众众众

那时候是人工售票,每次上车

售票员就开始忙绿起来

“刚才上车的,买票了买票了哈!”

“前面的帮忙递一哈”

而我每次都缩在车头或者车尾,售票员问到我买票

就说

“我大人在前头!”(这是往事啦,现在再也没逃过啦)

图上这种公交车

我记忆中在开往火车站的某条线路上运行

这种“庞然大物”给我印象最深的

一是售票员有专座

二是这种大车的紧急制动在副驾驶

三是这种公交车的方向盘特别大

这张凳子就是售票员的专座

上面还放了一张木板,零钱和车票就放在上面

当年公交车的售票员真的很辛苦

除了卖票,还要帮有需要的人找座位

劝架、谈心、哄孩子也是经常事儿

以前这种车只要速度跑上来了

就会有一种特征

“除了喇叭不响,全车都在响”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开车迷之向往

长大都想做一名司机

所以上车后很喜欢扒在驾驶室旁边的栏杆上

看司机操作汽车的每一个动作

那个时候的公交车方向盘貌似是没有机械助力的

所以转起来特别的吃力

这种头顶气包的车是“气包车”

后来才知道,当时的气包车里灌的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天然气,

而是从矿井里输出的瓦斯(瓦斯的浓度和纯度不及天然气),一个车子灌满瓦斯后可以跑4、5趟,成本十分低

当车出站的时候,气囊是满的,一趟回来,气囊就焉了,就需要充气了。

这种气包车应该就是现在天然气燃料车的前身吧。

小时候乘坐“气包车”的时候,老远看见车顶上气包已经瘪了的车,那是打死我也不上车,这车在前面加气肯定要停车加气耽误时间,万一这要是差一点到加气站没得气了,还得集体下来推车,这花钱坐车还得推,这叫什么事儿啊。要想不推车不耽误时间,那就等下一辆气包依然坚挺的车。一路哼着《水手》就到城里了。哈哈哈

后来公交车更新换代,印象最深的便是被称为

“城市之舟”系列

那个时候公交车还是人工售票

收费还是5毛起

从上车到下车,如果只有4个车站(不包括起始站),就是5毛的车费

如果车站大于4个,就是1块了

那个时候我从火车站到桐梓坝小学读书

从火车站到学校,有五个站

所以一般都会提前出门,走路到棉纺厂站再坐车

这样到学校只用花5毛钱

下午则从学校走过桐梓坝大桥到倒湾车站去坐车

这样每天至少就能省下1块钱去买豆腐脑吃

再后来,内江公交又经历了“换代”

最先匹配这些车型的线路,在我印象中是路

(翔龙山—二医院)

这应该是内江第一代空调车

内江人至此进入了车费2元时代

这类车现在还有部分车辆仍在运营在路上

后来,车型不断改进

到现在的新能源公交的出现,内江的公交也深深的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

如今,内江得公共交通已渐趋完善

从有人售票到无人售票,再到移动支付

我们期待着,内江的公共交通越来越发达

为我们创造一个出行便利的家园

你对内江的公交记忆是什么样的呢?

评论区一起来聊聊呗~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ms/14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