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通海县种植调结构环

白癜风康复 http://pf.39.net/bdfyy/zqbdf/141107/4512724.html

眼下正是晚秋鲜食玉米收获的时节,通海县以河西镇为主的6万余亩鲜食玉米已个个粒大饱满。

螺髻村八组村民罗增波家今年种了8亩多鲜食玉米,已采收交售了5亩。“因为品质好、价格高,玉米可以卖到每公斤5元多,剩下3亩也将进入成熟采收期,每亩收入约元。”罗增波说。

今年以来,通海县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玉溪市“三湖”保护治理会议精神,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切入点,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作物。今年全县种植的6万余亩鲜食玉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为全面推进杞麓湖保护治理工作,通海县拿出方案、迅速行动,大力推进杞麓湖流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缩减需水量大、施肥多的蔬菜面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作物。结合通海有种植鲜食玉米的经验和市场需求,经过前期可行性论证和试验示范,该县引导农户由饲料用玉米种植转变为鲜食玉米种植,形成了以河西镇为主,辐射全县各乡镇、街道的鲜食玉米规模化种植。

据农科部门测算,综合种子、农药、人工等要素,鲜食玉米种植在生产成本投入方面比蔬菜栽种每亩可降低生产成本元,减少水资源利用立方米。按照目前每公斤5元的收购价,亩产值在元以上。此外,鲜食玉米秸秆可还田利用,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对推动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调整优化沿湖产业结构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由于各级各部门引导到位、措施有力,通海县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作物的做法,得到了广大农户的支持和拥护,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种植鲜食玉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鲜食玉米种植节水、节肥、抗旱,对保护杞麓湖有很大的作用。今年我们八组种了多亩,价格还不错,老百姓的收入比较可观。”螺髻村八组党支部书记罗岗说。

云南网记者浦美玲通讯员张彪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ms/13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