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桐梓县第十八中学:特色学校闯新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快速推进,桐梓县有六分之一青壮年人口流出,隔代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增多,出现年满12岁至17岁青少年失管失控问题。年以来,县公安机关责成监护人严加管教的12岁到17岁的“问题青少年”每年在人左右,而且呈逐年递增之势。这些“问题青少年”家庭管不了,学校管不好,社会不好管。而一旦管教不善,他们必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断送美好前程,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最不安宁、最不稳定的一大隐患。
年,桐梓县委、县政府把“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提上议事日程。年4月23日,占地多平方米,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设施设备完善的桐梓县第十八中学落成并开学。学校建设目标定位为“遵义市乃至全省一流的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专门从事对品德行为偏常的中学生进行监护救助和矫治教育的特殊学校,是预防和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教育机构。
“十八中,顾名思义,就是以十八岁为转折点,洗心革面,走向新的生活,报效社会……
立德修身
桐梓县第十八中学现有教职员工24名,师资队伍由政法系统和教育系统选调。学校食堂、浴室、洗漱间、宿舍齐全,配有医务室、馨语室(心理咨询室)、亲情接待室等功能室及塑胶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生理救治、心理疏导、思想转化、情绪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学校围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训练育人”的思路,以“立德修身,成己达人”为校训,以“笃德、笃学、笃情、笃行”的办学思想,采取“军队、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行小班额化,全时段封闭式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疏导,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专题讲座、道德讲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实现让学生“学会守法、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办学目标。在文化知识学习上,课程设置与普通学校同步,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常规班与复式班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美好人生铺垫基石。学校还邀请民营企业家、农技、花卉盆景、电脑维修等能人专家上专业技术课,让学生在结业后至少掌握一门技能。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会感恩”、“知荣辱”、“有作为”、“能奉献”的人。教育学生懂得感谢党和祖国给予的和平美好的社会,感谢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培养,感谢亲人朋友带给自己的帮助与温暖。做到善待他人,为人着想,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成效显著
自学校开办以来,全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与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3.5%。年学校共结业学生30名,其中11人返普通学校就读,这些学生中有的在现就读学校担任了班长、纪律委员、学生会干部等职,得到了学校、教师的好评,11人外出务工,8人在县城继续学习理发、修车等技能,无一例违法犯罪。十八中弥补了桐梓县对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方面工作的空白。首批学员结业后,家长和学生发出了这样的心声:“说实话,我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自四月份我把孩子送到了十八中以来,变化很大,非常感谢政府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挽救了我们的孩子,我将用孩子的巨大转变去宣传十八中学,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十八中学,为更多的家长排忧解难。”“十八中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全校教职员工的精心培养,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更加努力,更加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努力长大成人,用我们所学知识回报社会。”
学生家长感激的眼神,孩子那依依不舍的表情,一双双紧握在一起的双手,一句句临别纯朴的祝愿话语,就是对育新工程最好的诠释!教师节这天,学校门卫室收到了几束鲜花,上面写到“老师,您们辛苦了!”“老师,因为我要上课,请原谅我不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当面向你表达祝福。”,这些挚朴的语言就是对从事这项神圣工程的鼓舞。(丁云碧马继良)
桐梓在线有奖新闻爆料。要求必须真实、准确、及时、不违反相关法规法律。凡是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资讯。经我们刊登发送将可获得5至元不等话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