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捡漏”靠“眼力” “有时候,爱好就像一颗种子,只要在心里扎根,就会疯狂地发芽,生长。”在年的时候,成阿孟收藏的邮票开始升值了,就卖了几套。“后来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开始涉猎各种收藏范围,也想拓展自己的收藏领域,开始接触到古董的收藏了。”成阿孟说。 当时就去买了几件古董,基本上就把我全部家当赔进去了。“当时我也消沉得有几年,收藏苦乐经历,是在漫长而艰辛的收藏道路上,点滴积累起来的。”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成阿孟在收藏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就绊了个跟斗。但他并未就此气馁,而是越错越问,虚心向古玩行业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年他还自费到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深造,经过两年的刻苦专研,获得了古玩杂件鉴定师专研技术证书。实现了由一位古玩收藏业余爱好者到专业工作者的转变,成阿孟因此在贵州省古玩收藏领略内晓有名气的人。他发表《论青花瓷鉴赏》《西南巨儒郑珍》《西南鸿儒莫友芝》《珍稀的加盖苏维埃铜币》《唐双色绞胎流执壶》《捡漏》等文章、在全国、省、市各大报刊发表十余次,古玩正当时 “我对我们桐梓地方的文化有种热爱,只要看到有我们桐梓地方文化的东西,不管北京还是上海,我都要把它收回来。”成阿孟说,只要在他经济条件能承受的情况下,就想把它展示出来,让全县人民了解我们桐梓的历史,起到宣传桐梓的作用。 在下乡收集古玩的时候,他常常骑一辆摩托车,有时候一骑就是六七个小时,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脸色黝黑,“蓬头垢面的像个难民”。“收书、收报、收旧物件喽!”到达地方后,他就找个小饭店草草吃点饭,就会走进村子里走街串巷,扯着嗓子吆喝,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个收破烂的。 成阿孟说,收藏事业是文化产业繁荣的象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收藏意识也随之增强,收藏群体不断扩大,收藏文化也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老照片、像章、钱币、烟标、玉器、陶制品、连环画、证章、文革物品……应有尽有,收藏爱好者们热衷淘宝,普通市民则喜爱看个新鲜,细细端详、认真地寻找着历史的痕迹,眼前的实物让人们情不自禁地回眸过去,走进时间的隧道,穿梭在历史的天空中。在成阿孟精心收藏的上万件作品中,有多件作品是反映从唐代以来桐梓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特别是比较完整的收藏了桐梓近代历史文化。 指着他收藏的桐梓军政文化珍贵资料,成阿孟介绍说,这就是我们桐梓在民国十八年的时候出的名人周西成,他在主政贵州的时候,是贵州省省长兼二十五军军长,他培养了我们桐梓系的军人,后来的周西成、毛光翔、王家烈都当上了省长,至于尤国财是当了代理省长。“所以在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桐梓有三个半省长’,也就是这个道理。”成阿孟说。 “从成阿孟收藏的这些桐梓军政文化珍贵资料中,再次印证了‘有官皆桐梓,无酒不茅台’的说法,客观反映出民国初期,桐梓县人在贵州政治舞台上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县文化馆馆长刘健告诉记者说。难以割舍的桐梓情怀 面对收藏室里的件件藏品,成阿孟觉得沉甸甸的,这些文物史料不能总沉睡在自家的收藏室里,它们需要走出去,受到更多人的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希望有一天能够联合其他的民间收藏家建桐梓文化纪念馆,把这些文物史料展览出来,让更多的人通过史料铭记那段历史。”在20多年的古玩收藏生涯中,发现和记录桐梓文化始终是成阿孟的梦想。“我还想搞个大型活动,把中央台的《寻宝》栏目引进到我们桐梓来,宣传我们桐梓,把我们桐梓的地方文物提升起来。”成阿孟说,他还想筹备出一本《夜郎收藏》的杂志,讲一讲桐梓文化流传下来的东西。
桐梓在线-让世界如何治疗白癜风北京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