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了,桐梓黄莲的这一幕幕

点击上方蓝字   

——桐梓县农商行员工付凯,原在湄潭县农商行任领导。为了照顾身患癌症的妻子,放弃领导职务回了桐梓。接到单位安排他进驻道竹的通知,他没有丝毫犹豫。到村三个多月,跑遍了全村户人家,吃住在帮扶的苗族同胞家。他自己掏了多元为帮扶户硬化道路、改造人居环境。苗族同胞都尊称他“付哥”,而小孩子们都叫他“付姥爷”。相比其他的干部,他得到的唯一“照顾”是每周可以回一趟家看看妻子。

——村委会主任杨德志,是村里第一个考上中专的苗族学生。年遵义财校毕业后到广州打工,月薪元,这在当年算是高薪了。可当他知道村小急需一名苗语教师后,他毅然选择回来当了一名代课教师,月工资从元、元、元到1元,一干就是11年。去年底他选上村委会主任,但直到今年6月,学校有了苗语教师,他才离开讲台。为了让更多的苗族同胞学好文化改变命运,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出去,他放弃了自己曾经的梦想。他最大的欣慰是自己教的学生,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考上了高等职业学校。

……

在道竹村和干部们交谈,他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哪户贫困户今年收入增加了,哪户还有困难……而对于自己,对于家庭,他们几乎无暇顾及。

贫困户,是他们最大的牵挂。

为民解忧——研判会唯一的主题

晚上8点,入户走访一天的干部们聚集在村委会办公室,召开每天例行的研判会。按照议程,每天的研判会由走访干部汇报走访农户的人居环境改善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对脱贫帮扶的满意度、需要解决的困难等等,然后指挥部集体研判,制定解决方案。

“杨德魁家,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今年他家卖了8头猪、2头牛、斤包谷酒,经营性收入加上劳务收入再加上转移性收入共计元,除去支出,纯收入元。”最先发言的是市红十字会驻村干部朱秀清,当天她一共走访了8户贫困户。

“住房和饮水安全吗?”

“有人生病没有?”

“今年能脱贫不?”

“还有没有其它困难?”

主持会议的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杨升俊一一询问,朱秀清一一作答。

……

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干部们丝毫没有倦意……

最后,研判会的焦点集中在危房改造上。道竹村自开展“两居”环境整治及安全房改造以来,严格按照贫困户住房“唯一性”的原则,有序推进,目前只有8户贫困户没有实施改造。孙文亮家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子女全都在外务工,且已分家并在县城买房,家里只剩下他一人居住。但孙文亮的房屋又不符合住房“唯一性”的改造规定,因此,一直没有纳入改造的范围,然而,由于房舍老旧,存在安全隐患,孙文亮表示希望自家的房舍得到改造。

一边是不符合住房“唯一性”的改造规定,一边是住房确实存在安全隐患,改还是不改?大家各抒己见。

乡党委书记傅甫勇和大家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最后作出决定:留在村里的老人,全力动员老人们出去和子女共同居住。但确实不愿离开的,凡是长期居住并且还将长期居住的危房,必须进行整治。同时,需要签订长期居住协议,如违反协议,房屋将收归集体所有。

就在当天的研判会上,村脱贫攻坚指挥部决定为孩子生病的贫困户杨登祥解决民政“救急难”资金5万元;要求村干部轮流排班,照顾留守儿童孙浩……

开完研判会,已近午夜。这样的研判会,道竹村已经开了数十次。最长的一次,开了7个小时。

散了会,傅甫勇带上村干部,在浓雾弥漫中往他帮扶的农户廖忠强家走去——他今天在另外一个村督导工作,而走访贫困户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干部帮扶暖人心,帮扶责任重千斤

小伙伴们,为梓妹儿点个zan吧!

主办方:桐梓县对外宣传中心

总编:王迪丨副总编:尤晓婵

本期编辑:李丹妮

投稿邮箱lsgnews

.







































白癫疯
看白癜风到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xw/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