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通海县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下一步

秀山脚下,聚奎阁巍然矗立,顺着阁楼延伸开来的东西南北四条街道上,人流熙熙攘攘。走在青石板路面上,两旁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沉淀了岁月,步入其中,仿若穿梭古今。位于云南省中南部的通海,自古农业和轻手工业发达,它创造了周围其他城市难以企及的辉煌历史。年3月3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将云南省通海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海将如何延续古城历史文脉,保护、开发好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

唱响“双城计”

持续推进古城保护和新区建设

走进通海,仿佛踏入了一座露天博物馆,它们见证了通海的辉煌,也成了通海悠久历史文化的佐证。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护好这座古城,年以来,通海县委、政府加大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力度,在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相继出台落实政策、机构、资金、规划等各项保障机制和措施。

目前,通海县按照“古城历史文化核心、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和“东提西扩”总体思路,持续推进古城保护和新区建设。在古城区,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在实施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整治、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保护的基础上,先后拆除了县烟草公司招待所、中医院门诊楼、财政局办公楼等影响历史城区风貌建筑1.5万平方米。在新城区建设上,不断完善行政、教育、医疗、商业和居住功能,新增居住面积60多万平方米,引导居民向新城区转移,缓解古城保护压力,打造“古城古韵、新城新景”的历史文化名城。

投入.92万元

古民居修缮和古城保护工作全面启动

为了让文物修缮保护科学化发展,通海编制了《秀山古建筑群修缮方案》《河西圆明寺修缮方案》《河西文庙修缮方案》《河西大福寺修缮方案》《杨广法明寺修缮方案》等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方案,防止拆真建假、拆旧建新、拆小建大、以及房地产开发式“保护”现象。

目前,通海累计投入.92万元,实施秀山古建筑群、小新村三圣宫厢房、马克昌故居、九龙池大寺、河西文庙、河西大福寺、四街常氏宗祠等文物修缮工程,先后完成文庙街、文星街等13条历史街道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印发《通海县古城古民居保护开发补助方案》,全面启动古民居、历史建筑和优秀传统建筑的修缮保护和利用工作。

编制《通海传统民居修缮手册》《通海传统民居改造指导手册》,从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瓦屋顶、饰物构件等,全面系统规范施工工艺、材料选择、操作流程。启动古民居修缮和古城保护工程,对24院明清和民国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护。

绵延文脉

让传统非遗传承不息

积淀深厚的通海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洞经、高台、高跷舞狮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如今这些“活历史”依旧在市井演出。

为了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通海县相继成立秀山文化研究学会、楹联学会、诗词学会、孔子文化研究学会。组建文物保护志愿者队,设立文物管理志愿者服务站,定期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文物保护抢救等公益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成立洞经音乐传习馆、高台七街传习馆,深入开展洞经、高台、高跷舞狮等非遗项目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新增《文王访贤》《吕布戏貂蝉》等9个高台作品。

通过“通海县迎春民俗文化活动展演”“全国文化遗产日通海非遗展演”等非遗项目交流活动,古乐团、妙善女子洞经协会为社会各界人士演奏洞经音乐余场次。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李春丽通讯员姚锋卢贵谦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袁熙

校对朱丽

编审李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xw/13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