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0日,星期日,甲戊年腊月十六日
遵义桐梓县
长征日记
年1月20日,即遵义会议后的第四天,也就是离开遵义后的第二天,中央纵队到达了黔北重镇桐梓,在通往桐梓路山的凄凉的泗渡村里,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将行动方针上的最新改变确定下来。中革军委下达了《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经川南渡江后转入川西北,协同四方面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
作战计划明确了中央红军的作战方针和作战任务:
“我野战军目前基本方针,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转入新的地域,协同四方面军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而以二、六军团在川、黔、湘、鄂之交活动,来钳制四川东南‘会剿’之敌,配合此反攻,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并争取西川赤化。”
……“为实行上述基本方针,我野战军目前初步任务应是:
1.由松坎、桐梓、遵义地域迅速转移到赤水、土城及其附近地域,渡过赤水,夺取蓝田坝、大渡、江安之线的各渡河点,以便迅速渡江。
2.消灭和驱逐阻我前进之黔敌与川敌,尽力迟滞和脱离尾追之侧击之敌。
3.在尾追之敌紧追我后,而我渡赤水与渡江发生极大困难,不能迅速渡江时,则应集结兵力突击尾追之敌,消灭其一部或多部。
4.在沿长江为川敌所阻,不得渡江时,我野战军应暂留于上川南地域进行战斗,并准备渡过金沙江,从叙州上游渡河。”
在详细部署了各军团的行动时间、地点和目的后,作战计划还提出了实施军事行动得战术要点。作战计划还对位于湘黔边界的红二、红六军团和位于川陕甘边界的红四方面军提出了策应中央红军的要求。
这一作战计划内容完备,部署细致,再次明确了中央红军将冲出贵州进入四川,在川南的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然后跨越整个四川东部,与位于川陕甘边境的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实现会合。但第四方面军究竟在何处,他们并不知道准确地点。根据记载,中央红军与红二、红六军团的通信联系一直没有中断,而与红四方面军的联络似乎并不通常,因此中央红军对红四方面军的情况了解得并不多,对红四方面军当时所处的位置,当时的处境和打算知之甚少。只是希望两支红军主力部队能够会师,合起来共创新的苏区。
红军已有两次被迫改变前进的方向,先是放弃了与湘、鄂、黔地区的贺龙和肖克的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接着是放弃了在遵义周围建立根据地的想法。
至此,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已经不是军事秘密。
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中央红军分三路纵队向赤水方向急进。
同时,中革军委向红一方面军各军团发布命令:“迅速向赤水及其附近地域集中,以便争取渡过赤水的先机,在必要时便于在赤水以东地域与追击和截击的敌人的一路进行决战”。
按照中央的部署,红一方面军的进军路线是,红一军团向西,红三军团经怀仁向北,五、九军团和中央纵队随后跟进,共同向赤水城进发。
“打过长江去,与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新根据地”的口号,又激起了人们新的热情。
此时,主力集中在大庸、永顺一带的红二、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的领导下,正在开展扩大、巩固根据地的工作。他们提出的战斗任务是“武装广大工农群众,在满足群众要求基础上发扬群众积极性,造成群众一切为着战争的热潮”。这一阶段,红二、红六军团扩红运动取得成果,共有多名群众参加红军,组建了4各团的兵力。湘、鄂、川、黔边军区还扩建了红军学校第四分校,由王震任校长,医院和被服厂、小型兵工厂。为加强对地方武装的领导,军区之下还成立了两个军分区,从而大大增强了对敌斗争的力量,缓解了湘军对中央红军的压力。
长征亲历者日记
林伟当天日记记载,周浑元主力已过熄峰北进,其先头已达乌江,我三军团已在遵义、四都站途中。军委部队也离开了遵义北进,红五军团殿后,大军正在巨长得川黔公路线上。
参考文献
陈虎:长征长征——中共中央长征纪实,北京出版社,年版,第-页。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江南:大会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前后,解放军出版社,年版,第60-61页。
叶心渝:放眼看长征,红旗出版社,年版,第78-79页。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解放军出版社,年版,第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文献2》,解放军出版社,年版,第35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综述大事记表册》,解放军出版社,年版,第34页,第页。
王新生:《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中共党史出版社,年版,第页。
力平,余熙山,殷子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年版,第93页。
王树增:长征,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金一南:苦难辉煌,华夏出版社,年版,第页。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年版,第99-页。
林伟:一位老红军的长征日记,中共党史出版社,年,第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