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至清
南丰名人著书种,卷
其中不少列入《永乐大典》及《四库全书》
随着经济和教育的不断发展
各类人才不断涌现,灿若星辰
李万实
[明][公元年-年]
李万实(1509~1579),字少虚,明南丰人。诸子百家无所不览,然读书不拘泥于断章摘句。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历任浙江按察司副使、给事中。万实因平日多所弹劾,得罪不少权要,以致常被改官或调迁。50岁时辞官归籍,一心著书作诗。死后,他所撰奏疏,由同年进士徐龙川集印成《恬仕录》;诗文有《崇质堂集》20卷,收入《四库全书总目》。
谢文洊
[清][公元年-年,明清之际理学家]
谢文洊,字秋水,号约斋,南丰人,明清之际理学家。少年时,在舅父家得朱熹晚年论著,爱不释手,细读精研,对他后来治学影响甚大。21岁时,其父谢天锡在广昌县香山筑学,命谢文洊与兄弟在彼处读书,研习应举学业。崇祯十二年(1639),他应乡举未中,遂厌薄举业,渐生出世之念。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他毅然尽弃举业,入香山学禅。先后研读了陆九渊、王守仁、王畿等人的著作,一心向儒,与友常常讲论王守仁心学。后在新城(今黎川)神童峰大兴讲会,与辩论中受程、朱理学影响,乃专心研习其学,在南丰县城西建程山学舍,设“尊洛堂”,与李萼林、邵睿明等讲学其中。
授学之初,许多人颇不以为然,甚而讪笑之。他治学严谨,躬行实践。以“畏天命”为宗旨,以诚信为本,以识仁为体,以经世为要,以上承濂溪下启关、闽云二程为法式授徒,为人们刮目相看。其中同乡士子、友人甘京、黄熙、封睿、曾曰都、危龙光、汤其仁拜谢文洊为师,时号“程山六君子”。其祖父辈谢退思、老辈名士李淑旦、大司马汤来贺均视谢文洊为师,谢文洊固辞,只好将其子弟送谢文洊门下求学。南丰县令张黼鉴也说:“但得见秋水先生幸耳。”他与星子宋之盛、宁都魏禧、彭任等过从甚密。康熙四年(1665)夏,谢文洊、魏禧、宋之盛在程山学舍大举讲会,广论程、朱理学,听者甚众,“四方远近之游而过云者,殆无不知有程山谢子之学。”宋之盛亦叹道:“不到程山,几乎枉过一生矣!”时人认为“西江之学不入于岐趋者,乃程山之力。”谢文洊的理学、魏禧的经术文章、宋之盛的气节被推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之祖。
其著有《谢程山集》18卷、《易学诸言》2卷、《风雅伦音》2卷、《左传济变录》2卷、《大臣法则》8卷、《初学先言》2卷、《大学中庸切己录》、《程山十则》、《程山问答》、《目录》及《兵法类案》等均传世。《四库全书总目》中收有其《明学遗书》56卷、《谢程山文集》18卷。
汤来贺
[明][?-年]
汤来贺(约1655年前后去世),字佐平,号忆惕庵,明南丰人。
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任扬州司理时,以廉洁闻名,曾多方赈济、救治灾民,平反被-在死牢中的冤囚。史可法对汤来贺甚为赞许。后官至户部侍郎和兵部兼巡抚。明亡,归里为遗民。清顺治五年(1648)主白鹿书院讲习,从学者甚众。著有《内省斋集》22卷和《鹿洞迩言》、《居恒语录》,均传于世。82岁病故,葬南丰三十六都。
李梴
[明清时代名医]
李梴(约1630年前后在世),明南丰人,字健斋。有奇才,不愿为官。在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因病隐居,博览医书,后常行医于江西、福建等地,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万历三年(1575);辑成《医学入门》9卷,内容分内、外、妇、儿各科和急救等;并专列《习医规格》一篇,在医德方面提出“不欺、养性、行仁”的主张。此书很快刊行全国,越南、朝鲜等国也竞相翻译出版。清康熙七年(1668),日本松下见林为其书中“习医规格”篇加注,刊刻单行本发行。1988年,江西中医学院7位副教授对全书进行校注,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刘见南
[清][?-年]
刘见南(约1783年前后去世),字见南,一字诚甫,南丰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任刑部主事。兵部侍郎颜希深奉诏查讯山东案情,请□同行,对其才华大加赞赏。又得大学士柯桂举荐,留刑部补陕西司郎中。次年以0年近八旬,请假省亲。回乡数月,母卒。服丧后,补任原官。有豪富犯法,企图以贿赂脱罪,按律审断。以后出任甘州知府。甘地贫瘠,年仅一收,百姓甚苦。刘□对府衙徭役捐派负担均予废除,并向富户借种籽散放,帮助百姓解决生产急需。不久,调浙江温州兵备道,因海防有功,又调浙江按察使,旋升任福建布政使,适逢金华、绍兴、衢州、严州几郡遭水灾,□将各郡逃亡户虚粮并归水灾区奏请豁免。任职三年,告病归里。次年又起为刑部右侍郎,至京时旧病复发,再次告假,返乡后病故。葬三十二都下罗堡岭头山。
江义、周八
[明][?-年]
江义、周八(约1638年前后去世),南丰人,明末南丰西乡农民起义军首领。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土地兼并日趋激烈,赋税徭役日益加重,各地农民纷纷起来反抗。铅山马廖洋、张普薇倡“密密教”,江义、周八前去拜师。崇祯五年(1632),江义、周八在南丰乡村立庙庵,掌管教权,联合铅山,相互呼应。崇祯十年,铅山爆发张普薇为首的农民起义。江义、周八于次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在南丰下坑庵、白竹庵、社坑庵,以教众为基础,聚集于军峰山下的封山,发动了农民武装起义。二月初,义军由封山出发,一路杀败沿途阻截的宜黄地主武装,于初六日进饶坊,初八入神岗,占据石头寨作大本营。不久,配合铅山义军一度攻克南城,直逼南丰。义军声威大振。
明统治者闻讯后,慌忙调兵镇压,各路明军数万官兵合围进剿,江义、周八退守封山。三月初一,张普薇率千余义军与江义、周八会合,以封山为据点,顽强抗争。四月,起义终被赣闽两省三路重兵镇压,江义、周八和张普薇先后被捕遇害。
罗俊彦
[清代名医]
罗俊彦(约1720年前后在世),字光美,南丰人,清代名医。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建昌知府请其为母诊病,待俊彦到时人已瞑目,经观察后认为可救,即将病人颅顶头发剪去一束,用陈艾熏烤,须臾复苏,再用药调治至病愈。有人问俊彦:“先生何以知其未死?”俊彦回答:“因观其神色未变,诊断为风痰贯顶,故用艾炙。”南丰瑶浦村有一患者,请俊彦诊治,察看病情,辞不可医,并断定次日午初当死,后果如其言。俊彦医术高明,被俊彦治愈的患者,先后赠给他“国手佛心”、“仁心仁术”等匾额。
吴嘉廉
[清][公元年-年]
吴嘉廉(1818~1878),清南丰人。青年时代多次应试落榜,遂投笔从戎。在曾国藩部下为幕僚。曾国藩常以军国大事相咨询。后以知县补荐升直隶州知州加运同衔。咸丰十年(1860)前后,告老寓居上海,与清末改良主义评论家王韬等名士时相过从。1872年4月30日,英国人创办《申报》,聘嘉廉任主笔。早期《申报》的评论,大半出自其手,1878年7月3日,病故于上海。《申报》主持人羡查曾以“尊阃阁主人”之名在该报上发表文章,表示哀悼。
徐坤亨
[清][公元年-年]
徐坤亨(约~年左右),字子坚,江西省南丰县市山镇贯巢村人。生性诚笃。为人厚道,年轻读书时便慨然有济世之志。年稍长,精研算术,随兄长子云经商于八闽三楚间,遂致巨富。多行善举,凡生活困难的亲戚乡邻,无不给予资助。养育弃婴、抚恤孤寡,次第举行。对于地方公益事业极为热心,开办义仓、兴修书院试馆、修建道路桥梁,捐资尤巨。今南丰至南城路段犹存一座石拱桥—“子云桥”,就是他独资修造的(为悼念英年早逝的兄长子云而命名)。
同治壬申(),湘鄂遭受严-患,人们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先生闻讯当即购买了一批大米,亲自押送灾区赈济灾民,怎奈杯水车薪,只好在当地举债昼夜施粥赠药三月有余,赖之存活的灾民数以亿万计。返乡之日,万民跪拜,赞声不绝,齐呼“善人”。为抵偿债务,先生变卖田产、典当房屋,致使家道中落。光绪五年(),奉旨旌表为义士,准其身后附入忠义孝悌祠内设位致祭。其后嗣于光绪二十六年(),在南丰县城大犁头咀建立徐义士祠,以资纪念这位倾家赈灾的先贤善士。其长子徐维藩,曾任上犹县教谕,急公好义,有乃父风。
李定魁
[公元年-年]
李定魁(1879~1947),字文星,南丰县市山乡下李家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安字营任司书,后升哨长。先后考入将弁学堂及江西陆军讲武堂第一期将校班步科,毕业后由随营教官任27混成协53标3营左队队官。宣统三年(1911)任营长晋升联队队长。武昌起义爆发,九江、南昌相继响应,李定魁曾参加义举。
民国2年(1913)4月,李烈钧宣布江西独立,当时驻九江的江西六团团长李定魁曾一度投靠袁世凯。民国6年,任护理赣西镇守使,10年,调任湖口江阴电雷教练所总办兼江阴要塞指挥。12年,任赣南镇守使,次年调任江西全省警务处长,14年提任江西省长,挂陆军中将衔,授二等大绶嘉禾章。民国15年,北伐军进入江西,李定魁解职隐居大连。民国22年,回江西,开办学校,从事实业。
抗日战争爆发之次年冬,李定魁携眷避居贵州桐梓县。抗战胜利后返南昌,致力公益事业。民国36年9月卒于南昌,终年68岁。
推荐阅读1南丰6个村庄的建筑被挂牌保护,快看看有没有你老家?2南丰挂牌保护的古村——古竹村3南丰挂牌保护的古村——梅坑村4南丰挂牌保护的古村——瑶浦古村5南丰即将大变样!18个重点项目开工,总投资35亿信息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图文编辑:南丰在线
相关阅读......请点这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