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言有字,形神兼具。
写不来几个川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四川人。
如果说“铲”耳屎,“喝”(豁)别个,这些话里头的川字可以找字代替(但是表达不准确啊不准确),那像:Rua、Qio、Mia、Dia这些神奇的动词,普通话头根本就没这个读音,念了一万遍不晓得咋写的。口头说说则罢,要成文只有用拼音了。
那是因为你不晓得传说中民间收集而成,古典稳重的《川字典》。
郑重的直接进入正题。(此为前表,需认真阅读)
网络上有不少介绍四川话的,也标有音调。
比如:铲(chuan)三声。铲铲,表示没有,没用。
介绍的四川话,又标的普通话音,这个显得不伦不类。
四川人懂得起,那也不用标,非四川人看了,还是不清楚到底该咋读。
何况四川话不会发卷舌声母音。
cuàn好不好。
是时候规范哈了。
另言,本典收录于民间,且多为民俗之字,注释及例句时需与地风相扣,方能会意,实难避免市井之言辞,君需宽心甄别包纳为妥。
铺垫是必须的。下面开始认字,莫得过场。
先就接到说上面那字,四川人的万能工具:铲铲
举个例子。
某高端电视台在成都公共汽车失火后,记者当问到车上是否配备敲打车窗玻璃的锤子时有一段对话。
记者:请问大爷,你在受伤前或受伤后,发现车上配备了敲玻璃的锤子了吗?
大爷:有铲铲的锤子。
记者:你是说,车上配备了铲铲?
大爷:有锤子的铲铲。
记者:你是说配备了带铲铲的锤子吗?
大爷:有锤子带铲铲的锤子。
记者:你是说有的锤子带了铲铲吗?
大爷:有铲铲的锤子带了铲铲。
记者:你是说有的锤子可以当铲铲用,而有些铲铲可以当锤子用吗?
大爷:还要咋说喃,给你讲清楚了嘛,有铲铲的锤子,有锤子的铲铲。
记者:.......(面向观众)我是XX台的记者,从群众的反映的情况来看,车上是配备锤子的,只不过带了铲铲,而不应该配备的铲铲,却又可以当锤子使用。这是严重违反有关规定的。请相关部门一定要注意:应该配备的锤子,不要带上铲铲,而不应该配备的铲铲,根本就不能带上车当锤子使用。谢谢大家。
神奇的锤子和铲铲……
如果你此时有些岔气,请各人收捡一哈。我们的主题在此是“铲”字。用这字完全没问题,大家已广为接受。只不过川话念cuàn不念chǎn。另外,其实还专有其字。
Cuàn
高频用词。有图为证:
铲铲,与锤子,毛线,并称为川言三大实物否定词。
例句上面已足够多。只需稍加细心领会。
Rua
提起这个词,想必脑壳头都会自带画面。
Rua灰面、Rua奶娃、Rua胖子、Rua宠物、互相Rua……
允许各人自由发挥三秒。
……
时间到。
极富神韵的Rua字是这样子写的:
答曰:不Rua白不Rua!降龙十八Rua!批人卒。
本地人无需要多解释,因为不是Rua过就是被Rua过。对非川人多说一句,之所以说极富神韵,因为捏,揉,抓都不足以表现其状态。简单说就是动作带感。
稍加体会一哈。
此重在说字。动作示范点到为止。无需多言。
Diá
Diá东西、Diá不动、Diá起半截就开跑。
请参看十八集古装电视连续剧——《城管来了》。
字意有延伸。
例:你在屋头把沙锅洗一哈,我切Diá只鸡回来。明天你妈来了好炖起吃。
同剧可参,此处为“买”的意思。
Hó
高频用词。
你Hó我、Hó爸爸、Hó老子、儿Hó、哪个龟儿子Hó你、你Hó我我Hó你都是一码事。
如上所说:哪个儿Hó你。指我不会骗你。此为直译。
字如下:
与释意中类似的例句还有:
你Hó我们胖娃儿没有吃过肥肉哦。
你Hó我们土超哥没抽过耙五牛哦。
你Hó我们龙泉小妹儿没有叉过河哦。
同样指你不要骗我,但更侧重表示不要以为我不懂。跟如今网上流行说的:“不要骗我,我书读得少。”有气势上的区别。
字意视情况有延伸,川人此字后面接本称的时候,多称“老子”。
例:你Hó老子哦,老子不是吓大的,随便你要爪子,妈老汉儿都喊起来也就那么大回事。
句句大俗之词。此处表示你不要提虚劲。
图例可表现通常状态。
网上用字取其音,请注意甄别。
Bér
李老师早几年就跟大家介绍过,三口为品,两口为Bér。
图例所示,此为动作,这就是Bér.
川言以凶猛程度对此动作有细分,轻触或六成以下功力可称为Bér。用六成及以上的功力则称为啃(图二或已有所越界)。
参考文献:86版《火三轮儿的情与爱》
其他地区也会有这个发音。
印象最深的就是君如老师,蓬起个鸡窝头,把某男抵到墙上,豪迈地吼一声:“来!打Bér!。”让人欲罢不能。
但是如果要写出来就写作“啵儿”。肯定莫得如上形象了。
另参《川词》[啃兔儿脑壳]
Càn
Càn耳光、Càn耳石、Càn得你妈老汉儿都认不到。
先体会动作。
为啥子他在那儿笑起等到?
很多时候是指打耳光,但不一定,Càn牛牛儿(陀螺)也是动作代表。
字的写法及释意如下:
参考川俗文化室内剧《四川虫草》
两口子的语锋旁人不懂。无需妄加评论。
典型的,叫你“亲爱的”代表你们不熟,叫你“贱人”、“死货”才是把你放在心上的表现。
有人相敬如宾到老,有人吵吵闹闹一生,不可一概而论。
古话说得好:眼睛一闭,张曼玉;眼睛一鼓,金城武。骂归骂,闹归闹。你莫管。
回到字上,扇耳光的“扇”和川字相比,缺在动态上。
川言有字,形神兼具,字字印证。
说到四川咋可能不提麻将。
要了解川话,麻将围起至少可以学到73%。
先来看看两个常用术语。
Jiǎo
下Jiǎo、查Jiǎo、批(péi)Jiǎo、上张Jiǎo、边张Jiǎo、对杵Jiǎo、单耍Jiǎo、爆肚子Jiǎo、通Jiǎo。
幺鸡都要审半天,可见这师兄心潮澎湃地手有好抖。
然后叶子烟摸出来点起,就开始提劲了:
你下一饼(很多)Jiǎo不算Jiǎo,Go了才算Jiǎo。
旁边几个很不了然:先赢的是纸,后赢的才是钱。
的确,Go个素芬儿才80,不吃不喝再打三天,连偷牌带摸包包,是有可能赢转来的。
Go字已经出来了,下面跟到就说。
Go
Go了!Go边三条、Go龙七对、Go素芬儿、Go麻胡。
堂子太野了,计算器都拿来了。
一去一来,另外两家算是走远了。
晃眼看就是个钱字。其实很好理解,可视作因果关系。Go了个双根儿将对计算器都拿出来了,不是按起过干瘾的,最后说的就是钱。
再例:
七万都拿给对家杠断了,明明堂子上摆起的,他八九万捏到手上下个死Jiǎo弄死不换。摸了张牌,审了半天吼了声:Go了!拌出来一看——十万!
麻将桌上名堂太多。这种属于天外飞仙。
认不认。
想来,把绝大多数的释意场景都放在麻将桌上,也没啥不可以的。
好,本期至此稍作停顿,毕竟认字需要消化的过程。
未完有续。下期说说Mia、Qio、Ju啥的,要接到看好撇脱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