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先天性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手术的麻

本文作者为首都儿医院麻醉科潘守东和马旭波,本文已发表在《麻醉学大查房》年第3期上。

1.病例摘要

患儿女,出生2d,体重g,发现食管梗阻10h入院。第1胎第1产,孕32周,顺产,出生体重g,出生1min及5minApgar评分不详。出生6h喂奶呛咳,反复吐泡沫,插胃管约10cm受阻,外院胸部X线摄影提示“食管闭锁”,急诊收入我院。查体神清,精神反应可,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口唇及四肢皮肤无发绀;呼吸稍促,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心前区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无腹胀,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可见腹壁静脉显露,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血红蛋白(Hb)g/L,血小板(PLT)72×/L,凝血酶原时间(PT)13.5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1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84.1s,纤维蛋白原(FIB)0.97g/L。胸部X线摄影:双肺纹理粗重模糊,右下肺可见片影。心脏彩超: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6mm,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三尖瓣反流(轻度)。上消化道造影:食管末端约平第4胸椎水平,扩张,呈盲囊状。腹部及头颅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①先天性食管闭锁;②吸入性肺炎;③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功能I级;④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拟急诊行胸廓切开探查、食管端端吻合术。

2.麻醉管理

2.1术前评估

2.1.1实际麻醉术前评估

患儿早产,极低出生体重,诊断为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吸入性肺炎、先天性心脏病(CHD)(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功能Ⅰ级),凝血功能异常,拟急诊行病变探查、食管端端吻合术,麻醉和手术风险大,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Ⅳ(E)级。患儿术前凝血功能异常,不宜选择骶管阻滞麻醉。

2.1.2术前评估分析

2.1.2.1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发病率

食管闭锁(esophagealatresia,EA),合并或不合并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gealfistula,TEF),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食管畸形,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生率为1/~1/[1]。

2.1.2.2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

先天性食管闭锁通常在患儿出生24h内做出诊断,部分患儿也可能在产前做出诊断。产前超声检查可见羊水过多或胃泡缺如,联合两项指标对EA/TEF的阳性预测值为44%~56%[2,3]。在产房内,EA的最早征象常为置入胃管时在约11cm处受阻。在育婴室内重要的临床体征包括大量唾液、喂奶时发绀和窒息发作。确诊EA需要通过以空气作为造影剂的X线摄影,以避免其他造影剂的误吸。

2.1.2.3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分型

根据食管闭锁的部位及合并TEF的情况,Gross将EA/TEF分为5型:A型,单纯EA不合并TEF(8%);B型,EA合并近端TEF(0.8%);C型,EA合并远端TEF(85%);D型,EA合并近端及远端TEF(1.4%);E型,单纯TEF不合并食管闭锁(也称H型,4%)。

2.1.2.4先天性食管闭锁的病理生理

由于存在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通常出现3项基本病理生理改变:①气体经TEF进入胃内,导致胃扩张,膈肌上抬,肺潮气量降低,静脉回流减少;②胃液经TEF反流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③口腔唾液和分泌物不能吞咽,导致误吸。

2.1.2.5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

超过50%的EA/TEF患儿同时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这些畸形显著影响患儿的围术期管理和预后,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系统畸形(23%),其次是肌肉骨骼畸形(18%)、肛门直肠小肠畸形(16%)、泌尿生殖系统畸形(15%)、头颈部畸形(10%)、纵隔畸形(8%)和染色体异常(5.5%)。

VACTERL畸形是指脊柱(V)、肛门(A)、心血管(C)、气管(T)、食管(E)、肾脏(R)和四肢(L)畸形。若食管闭锁患儿合并2种或以上脊柱、肛门直肠、心血管(不包括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肾脏、四肢畸形,即被称为VACTERL畸形。这种多发畸形是早期胚胎发育异常的反映。

致死性畸形包括Potter综合征(双侧肾脏发育不全、肺发育不全和典型面部畸形)、脑发育异常和染色体异常(如13、14、18染色体三体)等。同样,若患儿合并不可矫治性心脏畸形或严重脑室内出血,也被认为不具有手术指征[4]。

2.1.2.6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手术方式

先天性食管闭锁通常为亚急诊手术,存在呼吸窘迫时需行急诊手术。原则上应尽快行食管吻合术。合并严重吸入性肺炎的患儿通常可先纠正肺炎。不合并其他严重畸形时,首选一期食管吻合术,若术中探查发现远、近端食管距离较远,可先行气管食管瘘结扎术和胃造瘘术。通常经右后侧入路行胸膜外胸廓切开术,当患儿合并右位主动脉弓时需行左侧开胸术。

2.1.2.7先天性食管闭锁的预后

Cameron于年首次成功完成了食管闭锁患儿的手术治疗。随着外科技术和新生儿围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在部分儿科医学中心,EA患儿的死亡率已由最初的61%降至5%[5]。但由于合并复杂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等情况增多,EA患儿在某些中心的死亡率仍高达56%。合并其他先天畸形、延期手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患儿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6]。

2.1.2.8先天性食管闭锁常规术前护理

患儿术前禁食,从闭锁食管近端吸引,取头高卧位,将右侧身体抬高45°,右上肢置于头部上方,以最大限度避免胃食管反流和经远端气管瘘的误吸,稳定患儿呼吸状态,避免气管插管。存在吸入性肺炎时,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2.1.2.9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意义

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确诊TEF和其他气道畸形,并可使用球囊阻塞TEF,改善机械通气质量,避免大量气体进入胃内导致胃扩张,也防止胃内容物向气管内反流。对于高位H型TEF,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确认瘘管位置,经颈部切口进行手术,避免胸廓切开术。术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确认气管导管位置,并可帮助手术医师寻找和辨认气管食管瘘口。

2.1.2.10早产儿麻醉的特殊性

孕龄不足37周出生的婴儿被称为早产儿,孕龄越小,新生儿期死亡率越高。早产儿在呼吸和体温维持、吮吸、吞咽、进食等方面功能发育不全,许多早产儿由于宫内或出生时窒息,存在中枢神经损害、脑室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

早产儿存在低血糖倾向,血糖浓度低于40mg/dL时,宜积极处理。同时,早产儿处理糖负荷能力低,多数患儿可耐受葡萄糖5~7mg·kg-1·min-1持续输注,但也有部分早产儿持续输注葡萄糖2mg·kg-1·min-1即可出现高血糖。持续低血糖和高血糖均可增加早产儿中枢神经损害的风险。通常选择5%或10%葡萄糖作为维持液(4mL·kg-1·h-1),选择等张液3~10mL·kg-1·h-1作为第3间隙丢失和少量出血的替代治疗[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为3%~43%,氧气是其危险因素之一,但ROP的发生是与氧浓度相关还是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相关尚不明确。PaOmmHg(1mmHg=0.kPa)维持1~2h即可导致ROP,但在更低PaO2下也可能发生ROP。早产儿出生前在子宫内的PaO2通常为30~40mmHg,而新生儿期PaO2通常为50mmHg以上。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制定的早产低体重儿麻醉指南,推荐术中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在85%以上,PaO2为60~80mmHg。

早产儿对麻醉药物的需求量降低。麻醉过浅可导致早产儿血压升高和颅内出血。因此,避免血压升高的最低麻醉剂量,即是维持患儿理想麻醉深度的麻醉需求量。

2.1.2.11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麻醉前评估

全面、精确的术前评估和准备,以及对CHD病理生理学的深刻理解,是成功管理CHD患儿的基础。全面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脏超声和心导管检查,可提供CHD患儿的详细信息。术前评估的重点是患儿是否存在发绀(右向左分流)和心功能不全。不存在右向左分流、心功能良好的患儿,通常能较好的耐受麻醉。

2.2术中管理

2.2.1实际麻醉术中管理

2.2.1.1麻醉选择

2.2.1.2麻醉准备

2.2.1.3麻醉诱导

2.2.1.4麻醉维持

2.2.1.5术中可能事件处理

2.2.2术中麻醉管理分析

2.2.2.1麻醉诱导方式

2.2.2.2气管导管位置的调节

2.2.2.3术中低氧血症

2.2.2.4术中低血压

2.2.3本例患者的术中管理实践总结

2.3术后管理

2.3.1实际术后管理与术后可能事件分析

2.3.1.1实际术后管理

2.3.1.2术后可能事件分析

2.3.2术后管理分析

2.3.2.1术后常规管理

2.3.2.2术后镇痛方案

2.3.3本例患者的术后管理实践总结

(此处内容略,具体请见全文)

(《麻醉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wh/124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