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建议WiFi条件下观看
11月25日,在通海县秀山镇黄龙村杞麓湖畔的“杞麓鲤”增殖放流现场,蓝天碧水间,伴随着人群中一声声“回家啦”的欢呼声,一尾尾杞麓鲤欢跃入湖。
当天,入选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项目“美丽中国”研究示范基地的高原湖库水生态修复研究中心在杞麓湖畔挂牌成立。
该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实施的一个国家级项目,中心还是在云南省挂牌成立的第一家。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通海县杞麓湖保护管理局和云南亚美湖泊水质治理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将在杞麓湖目前的生态基础上,通过投放各类土著鱼种及包括沉水植物在内的水生植物,形成一套立体生态“净水”系统结构,将湖内富集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通过生物链结构从湖体中带出来,不仅有利于恢复杞麓湖水生生物种群多样性结构和种群数量,还能净化水质让湖体水质越变越好,最终形成健康循环发展。同时,中心还将开展土著鱼类种群恢复的研究,推动土著生物群落的恢复,进一步保护杞麓湖珍贵的种群资源。
“高原湖库水生态修复研究中心将建成杞麓湖水环境监测平台和水环境修复技术研发平台,最终把研究的技术成果通过当地企业转换,应用到杞麓湖水环境的保护中去。”云南环境科学院研究员孔德平介绍说,研究中心将从全流域的角度,建立水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研究基地,以水生生物群落的恢复入手,让杞麓湖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加完整,建立一个立体生态系统结构,对外源进入和内源释放的氮、磷等富营养物,以食物链的结构从湖内带走,改善杞麓湖水环境,达到改善湖泊水质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以鱼保水、以鱼治水。”
“杞麓鲤、大头鲤、云南鲤、翘嘴鲤、海菜花等杞麓湖原生物种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我们将把中国科学院研发的很多技术在杞麓湖进行示范运用,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实现经济价值的目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君兴介绍说。以鱼养水,好水养鱼。把达到一定规格和规模的土著鱼种群捕捞上市后,不仅可以树立地方渔业品牌,满足群众对水产品的需求,还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的良好局面。
玉溪日报特约通讯员:赵徽 视频:易水涵史桦
编辑:赵书艺
审核:杨雪
终审:赵琳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
~~~~~~~~~~~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