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湖”紧密相连
文化文明文脉一体传承
通海积极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年以来,累计投入3.5亿元,推进古城保护,传承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着力打造文旅休闲城、特色创新城、绿色开放城。
通海古城曾永洪摄
通海古城自年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通海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名城保护和管理工作,重点保护各个历史时期珍贵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和历史要素。年以来,通海积极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秉持申报过程即为保护过程这一理念,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保护机构,成立名城保护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为名城保护把脉献策,成立名城保护管理所,负责名城保护管理的日常工作。
通海古城曾永洪摄
古城保护中,如何留住文化的灵魂?通海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通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了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制定了保护措施和控制要求。
通海古城曾永洪摄
通海古城的“旧县”和“御城”历史遗存丰富,整体风貌保存完好,街巷格局完整,保存有大量建造于明清至民国年间的集中成片的历史建筑,包括秀山古建筑群、通海文庙、聚奎阁等,是通海古城的核心所在。
★年,通海公布了第一批处古民居为历史建筑,其中有8个院落为明代建筑,挂牌建档保护,启动检查修缮工作,保护面积平方米。
★同时,大力实施沿街建筑风貌整治、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根据规划要求和保护办法规定,拆除古城内影响秀山古城风貌的建筑物,恢复明清古景观建筑8万多平方米,铺设青石路面2万多平方米,对古城地标建筑——聚奎阁进行了完整大修和美化工程,完成了文庙街、文星街、文献里、文昌街、南北街、东街、西街、福星街、艾家巷、周家巷等10条历史城区主要街道的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的入地铺设、给排水管网及青石路面铺装等基础设施改造。
★坚持“危旧房改造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以73户危旧房改造为突破口,加大古城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力度,传承和延续古城历史文脉。年,实施了全长米的文庙街、南北街水系恢复工程,投入资金万元,古城水系的恢复,使古城因水的流淌而灵动,把“山·城·湖”紧密相连、融为一体。
来源:玉溪宣传
编辑:河西镇宣传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