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桥镇兴隆村村头的田地里传出阵阵欢笑声,五六名农村留守妇女拿着剪刀、提着篮子,在田间熟练地采摘芦笋,不时拉上几句家常。
“今年的温度适宜,芦笋生长快,一天能长10多厘米高,基本上每天都能采一茬儿,有时候,一天还能采两茬儿,早上和下午各采摘一次。这不我们起了个大早,早采摘,早出售,也让市民早点吃上既新鲜又可口的芦笋。采芦笋也不累,每天还能挣到60块钱工资,只要勤快点,一个月下来,我一个女人守在家门口也能挣多块钱呢。”正在采摘芦笋的兴隆村村民周廷珍笑呵呵地说。
不一会儿,许多篮子已经装满了芦笋,鲜嫩的芦笋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煞是好看。
“采满芦笋的来地头换篮子了。”一名中年男子开着三轮车停在路边朝着芦笋地大声吆喝。
这名中年男子就是高桥镇兴隆村芦笋种植基地负责人梁隆齐,看着眼前成片钢管大棚里茂盛生长的芦笋,一行行刚出土的芦笋菱角尖尖,漾青泛绿,饱含生机,梁隆齐的眼角都笑弯了。“这芦笋可是好东西,真正的绿色无公害产品。通过其他公司加工成罐头后直接出口国外,都已经摆上了洋人的餐桌。”他一番话引来一片笑声,工人们笑着将刚采摘下来鲜嫩的芦笋,一筐一筐的往三轮运输车上装。
今年49岁的梁隆齐是农民出身,早年在福建承包土地种植西瓜,期间也种植蔬菜,后来又到浙江打过几年工,长期在外漂泊的梁隆齐一直有个心愿——想回乡创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芦笋这种蔬菜,当时正逢高桥镇鼓励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梁隆齐先后到武汉和长沙进行考察了解,发现芦笋种植确实前景不错,所以就一脚跨了进来,年梁隆齐创办了桐梓县兴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村支两委的帮助支持下,梁隆齐一口气签下了15年的土地流转经营权,承包土地,种植芦笋多亩。
“大力发展芦笋种植产业,是结合我们兴隆村的发展引进的一个比较特殊的一种蔬菜,这个蔬菜有‘抗癌之王’之称。”陪同记者采访的高桥镇人大主席罗玉兵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协调有关部门,寻求部门的帮助,积极申请有机蔬菜认证,打好有机牌,让高桥芦竹笋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今年以来,高桥镇按照“生态农业大镇、醉美河谷水乡、休闲养生乐园、绚丽宜居高桥”的发展定位,着力打造“百里生态河谷长廊”。该镇结合精准扶贫以及全镇农旅结合的相关要求,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将芦笋种植作为一项主导产业,采取“公司十农户”的经营模式,决心把芦笋产业发展成兴隆村千家万户的致富产业,实现种植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有效提升销售产值,激发群众种植芦笋的积极性。梁隆齐告诉记者,芦笋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营养价值非常高,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而且还有防癌、抗癌的作用,一直为营养专家所推崇。
开始种植芦笋时,梁隆齐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技术和市场。为此,高桥镇党委、政府专门安排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逐步规范芦笋种植技术。同时也在解决销量压力,打开更广的销路,发展壮大芦笋产业上做足了功夫。
在芦笋基地,高桥镇党委书记仇志明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起种芦笋的效益账:“这芦笋一年种植,多年收获,一般可采15年,且每年产量都会增加。”“在营销渠道上结合现在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我们将加强高桥芦笋营销网点的建设。”仇志明说,下一步要通过“互联网E十”等方式大力推介,把高桥芦笋推向一线二线城市居民的餐桌。
“我种植的芦笋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操作要求种植,食用安全、放心,每年能采收3批芦笋,亩产可达斤,收入非常可观。”梁隆齐说,现在芦笋已经采摘了,零售价一般在12块左右。“如果批发给商贩就是10块钱一斤,预计今年大概要采多斤,收入预计在6、7万元左右。”梁隆齐告诉记者。
对于芦笋产业未来发展,梁隆齐满怀信心,他说现在是刚刚起步,随着产量和销量的逐步提升,他还将修建冷库进行仓储,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发展,走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芦笋产业发展之路。
(记者 蒋隆荣)
微微桐梓长按指纹识别北京哪间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较好白癜风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