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史书记载,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征服西南诸多少数民族部落,曾经拜唐蒙为中郎将,命其出使偏于西南一隅的夜郎国。唐蒙进入桐梓境内后,曾在今桐梓县大河镇石牛村夜郎组驻扎停留,后人为了纪念唐蒙,便称此地为蒙山。
29日中午,遵义市政协文史委古驿道考察队一行,冒雨穿行在蒙山中。考察队领队、原遵义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主任申翔说,这里除了有壮观秀美的自然景观外,同时还有不少人文历史遗存。
石壶关为兵家必争之地
一路上,古驿道悠然地静卧于密林和草丛里。斜风细雨中,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的青石板,加上绵绵不绝的如黛青山,让大家一不经意之间就走进了“古道西风”的意境里。
不多久,一行人来到一处隘口,地势十分险要,脚下的青石板路也变得很窄。当地人说,这里就是石壶关,而这一带的古驿道既窄又陡峭,因此古称五尺道。
据《桐梓县志》记载,石壶关又叫石虎关,在县北五十里,历来为渝黔古驿道上的险关要塞,兵家必争之地。
平播战役中,杨应龙的部队在石壶关前设排栅、挖深坑,布置防御阵地,以阻挡明军。明万历二十八年(年)二月,明军兵分八路进攻播州(今遵义),其中一路由总兵刘綎统帅,从綦江沿渝黔古驿道南下,连拔滴泪三坡、瓦窑坪诸隘后,在石壶关前掘堑对峙。
后来两军交战中,明军势不可挡,一举攻克石壶关,接着又攻占娄山关,与其余七路大军齐集海龙屯,并最终攻陷海龙屯,平定播州。
此外,清初吴三桂与南明李定国部,以及红军长征时与川军、黔军,都曾在石壶关发生过激战。
如今,硝烟早已散去,以前石壶关周围的军事建筑已经荡然无存,无迹可寻,仅有地名还隐隐透露着历史的印记。
早已消失的夜郎古驿站
过了石壶关,再往南走便是夜郎古驿站了。明洪武六年(年),朝廷在桐梓县境内共设松坎驿、新站驿、夜郎驿、播川驿四个驿站。这也是我们一行人从松坎、新站过来的第三个驿站。
夜郎驿又称为夜郎箐,民间传说夜郎国灭亡后,有一支夜郎人逃亡到蒙山,从此便在蒙山繁衍生息,夜郎驿便因此得名。这则民间传说史书也有记载,并称后来建立的夜郎县也是因为这支夜郎人在蒙山站住脚以后,逐步向北发展的结果。而唐宋时期也相继在此设立夜郎县既今桐梓县夜郎镇。
一行人离开石壶关不远,来到山腰间的一片开阔地带,当地村民说这里小地名叫闷头箐,是以前古驿道上的幺店子。
实际上,幺店子跟我们在綦江境内路过的一处茶店子类似,均为“盐巴老二”和贩夫走卒歇息打尖的地方,只是各地的叫法不一。过去人们在幺店子还刻有石碑,记载有修筑驿道的过程和人工名单。
继续往前便是夜郎古驿站了。然而,除了散落在山间的几户农舍外,根本看不出这里曾是驿站。当地村民说,以前夜郎驿很繁华,由于居桐梓县境内驿道要冲,客栈、饭馆一应俱全,因此南来北往的商贾、马帮和“盐巴老二”等,都会在此食宿。
随着时代变迁,当年的人喧马嘶早已渐渐远去,夜郎古驿站也已消失殆尽,只留下一块块被踩踏得光滑的青石板路,见证着昔日的繁华。
石牛栏处石牛栩栩如生
离开夜郎古驿站,一行人又踏上征程。山间浓雾弥漫,不时见到一两处农舍,只见脚下的古驿道或凿山为路,或就地取材,厚厚的青石板顺着山体一路延伸,与周边的景致相映成趣。然而,过不多久,山势又骤然变陡,古驿道也随之盘曲险峻。
走了数里路后,大家在路边看到一独特景观,原来是一头大石牛矗立在草丛里,其牛头、牛角、牛身等栩栩如生,就跟真的一样。
附近村民说,这里叫石牛栏,属于桐梓县大河镇境内。
相传以前这里有一头水牛精,栖息在不远处一个叫二坡沟的山洞里,经常在夜间出来偷吃老百姓的庄稼。百姓遭受其苦,但又无可奈何,于是请来一位法术高明的道士,将水牛精收后,再用石栏镇于驿道旁边,以儆效尤。所以这个地方就被称为石牛栏。
古人还作诗云:“怪石巍巍恰似牛,山中独立几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洒浑身若汗流。青草齐眉难下口,牧童敲角不回头。本来项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据了解,在石牛栏周边一带,有不少深广幽邃的岩溶洞穴,每年都吸引了很多驴友和户外爱好者来此旅游和探险。
据申翔介绍,从这里往前,下一站就是楚米铺了,那里属于桐梓县城的外围地界。
(徐飞)
(来源:遵义晚报)
微微桐梓精彩推荐:
?真的真的!桐梓要建机场了!!!
?趁小长假还没完,快去桐梓这个刷爆朋友圈的地方耍!
?桐梓、楚米铺、麻柳湾、孙公桥,这些地名竟然是这样来的?
桐梓发布精彩推荐:
?融入快铁经济圈,桐梓这样做
?聚焦丨桐梓纪检监察系统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要闻丨深圳南华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向桐梓一中捐资万
主办方:桐梓县对外宣传中心
总编:王迪丨副总编:尤晓婵
本期编辑:万程洲张体旁
投稿邮箱:lsgnews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白癜风早期症状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