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按计件发钱,做一个腰带能挣四五毛钱,每月工资有多元呢。”在桐梓县芭蕉镇河坝村产业扶贫(缝纫)车间,村民王敏说。自从彩阳集团在他们村建起厂房,吸收村里的留守妇女、贫困群众就业以来,大伙都有了稳定收入。在这里上班的40多名当地工人中,有10多名贫困群众,户均年收入超过2.4万元。
这样的好事儿在桐梓并不稀奇。在马鬃苗族乡,贫困户通过“特惠贷”入股,工人不但就近就业,还将获得利润分红。
这只是桐梓县“百企帮百村”活动启动后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就地就业、实现脱贫的一个缩影。该活动让家企业与个贫困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对全县贫困村实现帮扶全覆盖。
“实施‘百企帮百村’,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让企业与农村市场深度融合,以产业化为纽带,让‘村企一体化’逐渐铺开,‘领跑’农村经济发展,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实现的可能。”桐梓县委书记吴高波表示,“百企帮百村”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延伸出“产业+就业+投资捐赠+文化教育+基础建设+N”的多元化扶贫手段,改变脱贫攻坚只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拓宽扶贫资金投入渠道和领域,丰富扶贫开发模式,让贫困户先稳步增收,循序渐进实现长效脱贫。
贵州森航集团通过挖掘马鬃苗族乡资源优势,投入资金4亿元在龙台村实施“红苗风情旅游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已建成了红苗客栈、苗家风情楼、红苗文化广场和精品民宿屋。同时,实施“茶旅一体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在中岭村建亩高端精品茶园,建成集红苗民俗展示、苗家风情旅游、山地运动推广、生态农业体验和游客集散接待于一体的综合度假景区。通过景区的打造,带动了马鬃苗族乡新建餐饮店6间、新建乡村旅馆24家,通过酒店业、文艺演出和农业观光园帮助贫困户实现就地稳定就业,户均增收2.4万元以上。
在桐梓县,“领跑”产业扶贫的企业不胜枚举。遵义市新中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与楚米镇对接,投资1.6亿元合作开发了以温泉疗养和康复疗养为主题的枕泉翠谷景区,为该村解决劳动力就业余人;贵州天地黔农农业发展公司与黄莲乡黄莲坝村合作开办了黄莲特色农产品基地,通过该企业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解决了“农货出山”的问题……
桐梓县正通过“特色产业+就业”,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来源:《遵义日报》年9月25日第1版
作者:陈华应蒋隆荣
编辑:蔡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