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玉溪现场办公会精神,围绕生态环境美、城市乡村美、山水田园美的目标,紧紧抓住水稻扬花孕穗投放稻花鱼的最佳时期,及时购进五万多尾稻花鱼苗,于日前投放到杞麓湖南岸的临湖千亩稻田内,为培育稻鱼共生的立体种养模式,做优“田园风光”美景,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奠定基础。
当天早晨,省水产站运送鱼苗的车辆,来到了杞麓湖南岸的千亩水旱轮作水稻试验示范区,将五万多尾稻花鱼苗过滤过磅后,按比例投放稻田内。“稻鱼共生”的立体种养模式,使临湖千亩水稻在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的条件下,实现病虫害发病率有效降低,稻谷产量和品质都有保障。
据了解,“稻花鱼”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爱吃稻花的鱼”,稻田为稻花鱼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鱼平时在深水区休息,饿了就在稻田浅水中穿梭吃稻花、稻田内的虫子,可有效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另一方面,鱼的排泄物又是天然的有机肥,在“稻鱼共生”模式下,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也能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另外,有水产专家推测,通过鱼的游动来增加水体的流动,疏松了土壤,为水稻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
今年3月,通海县在秀山街道六一社区实施水旱轮作、稻鱼共生的绿色健康栽培措施,进行休耕养地和田园综合体示范区建设,共种植水稻亩,让失迹近30年的稻花香再现杞麓湖畔。并通过“稻鱼共生”的立体种养模式,尽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更好地保护“母亲湖”水质改善。
“六一社区今年进行千亩水稻连片种植,充分利用稻田水域和沟渠,在上级部门,特别是农业水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今天投放了鱼苗5万尾,通过种稻谷养鱼,使我们湖边的生态环境变得更美。”六一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张万林说。
赏千顷碧波、期待金秋稻浪,杞麓湖南岸水旱轮作水稻试验示范区围绕做优“田园风光”美景,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让自然美与人文美、传统美与现代美交相辉映,全面推动云南特色美丽通海发展建设。
云南网通讯员张彪龙传运
来源:滇南印象
礼乐名邦?互助互帮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