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永付近照
左永付,男,年冬出生,仙桃市张沟镇绿化村人,听力有点欠缺。上世纪90年代活跃于乡镇新闻宣传一线,曾在新里仁口、郑场、张沟等乡镇混过,有作品获省级二等奖,多条新闻稿上过市报头版头条,年10月22日仙桃日报在一版报道过他的勤奋足迹。现供职于某化工企业。凤玉
这次到“通海口人”公号作客串串门,写点文字,是很久的想法了,因为这上面不少文章象《“小伯”有大爱》、《通海口九家巷》等都写得很不错,很感染人,读多了我也想插句嘴,说说我眼里的通海口人吧。
有个叫凤玉的女子,是通海口共和村人。早年她听广播也向市广播电台投过稿,还参加过电台的通联会议。有次偶然我在编辑部读到她投的一篇稿子,觉得有意思,于是就按地址写信与她联系,交流做新闻通讯员的心得——怎么选题什么是主旋律什么是小切口……书信往来多了,我才知道她是一个待嫁闺中的年轻乡村女子,不甘平庸的她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好象还会“做衣服”,在镇上一家服装厂上过班。
那年冬天的一天,凤玉和闺蜜到新里仁口访我,顺着领导的指点,一路步行七八里路找到绿化村,那时没有手机,程控电话也没普及到村。我在新生村听人说后觉得很突然,匆匆赶回来,在村口遇到满脸失望准备返家的凤玉和她闺蜜俩个,于是热情相迎,只是天色近晚时间不多,简单聊过一些,临别时送给她几本写作的书和新闻教材(就是自学考试用书)。
后来我和同村发小也回访过凤玉家,知道共和村与绿化村都在“州河边”,一个南岸一个北岸,同饮“州河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多年后我才知道,她在见过我不久就嫁人了,来访大概是发现我不是她的“菜”吧,也没邀请喝喜酒。而我此后到处混了七八年,27岁时才成个家,这期间在龙华山派出所、郑场镇机关等一些地方做过新闻宣传工作……
年左永付在郑场镇纺织厂采访十佳女工(刘天习摄)光阴荏苒,转眼30年逝水流年。每每想起凤玉这个通海口女子,我总是感慨,她是我走上社会认识的第一个外乡人,那次回访通海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一个陌生地方,对世界的认识从此开始。
和她的这段平淡无奇的经历,使我明白——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男滴得每天准备着接受命运挑选,升学参军、拜师学艺、就业求职、男婚女嫁、经商创业……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准备不充分的人。
不断磨砺提高自己,去接受每一个最苛刻的挑选吧,胜出不用欣喜,失败更应振作。
文字与照片丨左永付
编辑丨光头
音乐丨来源于网络
左永付发表在《仙桃日报》头版上的文章截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