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糖们
咱们的《渝黔文苑》
今天为大家推送第十二期
来自重庆的作家
杨秀英女士发来的《异乡桐梓是故乡》
作者简介:
杨秀英、重庆市巴南区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初春二月文学网副站长、社长助理。作品散见二月文学杂志、江北文化报、嘉陵江杂志、重庆市南岸作家报,长江诗歌报,大西北诗人,重庆作家视野报,二月文集等。
七月山城炉火正旺,天天都是阳光炽热的日子,流行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去桐梓”。向往那个高山流水的清凉之地,逃避骄阳对人们过份的亲昵。
得益于小区朋友的联系,在避暑高峰期还能有一地容纳我们。火车载着我们的期望,几个小时以后到达目的地桐梓县城,农家乐老板早早的开车候着了。一路走来和他交流,楚米八一村地处深山,近几年纷纷办起了农家乐,接待来自重庆避暑的客人。他们家起步较晚,新修的房子还未完工,几家亲戚商量,把自己住家闲置的房子腾了出来,新添了家具电器,只为接待远方的客人。
汽车沿着山路蜿蜒而上,条件虽说简单了点,因了主人的热情欢迎,也就安心住下吧。吃饭时好热闹,几张大圆桌摆好时令蔬菜,大人小孩围在一起,开心得像过节,比自己一人在家吃饭平添了几多食欲。
早晚饭后,大家轻松悠闲地沿着山路散步。有那小鸟啾啾而歌,远望一片青山养眼,少了城市的喧嚣,心儿特别舒适。
此行意外的收获,是那天电闪雷鸣,暴雨似天河倒泻,眼前只是迷蒙一片。虽说是給人们带来了凉爽,空气格外清新,雷击引起断电。此时一片黑暗,思维也暂时停顿。待得一星烛光亮起,倒是感觉记忆回到了青春年代,在那遥远的异乡接受再教育。每天晚上都只有烛火相伴,一样与书为伴,平凡的日子也能感受到快乐。
桐梓有那么多乡村农家乐,给远方的客人提供了夏日清凉,年年如此,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相信在桐梓政府的支持,村民们的努力下,以后的环境会改善得更好,吸引更多避暑的人,共享美好的生活。尤其是在桐梓作协和广播电视台,与重庆作家交流组织了联谊活动,相互沟通畅谈。以渝黔文苑作平台,为两地作家搭起了文学作品展示的桥梁,可惜我因生病提前几天回重庆,没能参加这次聚会,很是遗憾。
其实,和贵州几十年前就已经结缘。当年知青下乡时的生产队在武隆大山深处。翻过山梁就属于贵州,两边通婚嫁娶,川贵亲如一家。我们那时也好奇的翻山梁过去赶场,记忆中有一小湖,微风吹拂杨柳丝丝摆动,虽说平时劳动生活单调,那一刻却感受到大自然赐予的美好享受。贵州有太多的好山好水,唯有重庆人去桐梓那里避暑的最多,年年岁岁多相处,他乡也如故乡。相信在两地作家共同的交流努力下,用我们手中的笔,真诚的心,更好的书写我们的家乡,明天会更美好。
猜您喜欢推荐阅读▼稀奇!羊磴这种长毛的果果,你吃过吗?
脱贫日志
桐梓夜郎战区妇幼保健院刘天霞工作实记
哇!桐梓石头,一块竟然卖2.6万!
主播带你走进娄山红韵灯光节~
桐梓这位女老师,毛主席为啥接见她?
监制:金晶
编辑:文艺梁丽婷制作:廖亮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