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邱少云的战友陈大权隐居桐梓木瓜新

烈士邱少云的战友陈大权,退伍后一直在桐梓县木瓜镇新坝村椅子组老家务农,过着“隐居”一样的生活,从没炫耀过自己的功绩,更没向党委政府提过任何要求。

今年86岁的陈大权仍然健康硬朗,深居简出,儿子修了新房,但他喜欢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土墙房子,喜欢烤柴疙瘩火,每天仍然保持一斤米左右的饭量。

他和邱少云同在一个班

带着对陈大权老人的景仰,笔者两次深入木瓜镇新坝村椅子组探访,了解了陈大权老人的故事。

年6月,陈大权出身在桐梓县九区浸水乡八村(现桐梓县木瓜镇新坝村椅子组)一个贫苦家庭。年放羊,年务农,年被伪军抓兵,年6月在贵州起义入伍,为十七军一零五团警卫连战士;年5月在独立二团七连,代理副班长;年10月,零九二五部零零六五部二支队二连战士;年2月,零九二五部训练团二营九连学员。

陈大权老人回忆,年11月,他所在的部队入朝作战,年初,他曾和邱少云同在一个班一个多月。

年,邱少云出生在四川省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一个贫苦家庭,年4月被国民党拉兵,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 赴朝作战。

陈大权回忆说:“邱少云的个子比我高一个脑袋,身体比我壮实。我们班的战友来自贵州、四川、云南、湖南、甘肃等地。部队每天都要进行学习和训练,训练非常艰苦,训练之余,大家都必须抓紧时间休息,所以战友之间交往不多。”

虽然时间短,但两个远在异国他乡的战士,一个来自四川,一个来自贵州,相邻的省份,相同的乡音,相通的习俗,又有极其相似的人生经历,家乡情结让他们多了一份特殊感情。那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放假上街,如果买一支烟的话,每个战友都会轮流吸一口。

每天除了学习,就是训练。主要是训练如何消灭敌人,如何保存自己,战友间平常交谈的也是军事技能。一个多月后,邱少云调到侦查连,陈大权调到机枪连。

陈大权老人回忆说,分别时,邱少云赠送了一张半身免冠照片给我,我也送了照片给邱少云。邱少云在他的照片背后签名题字,但我不识字,是请邱少云替我在照片背后写的名字。

陈大权老人回忆说, 军纪非常严明,平常战友之间互相以同志称呼,集合点名时才喊名字,所以,除了同一个班的战友,最多知道同一个排的战友姓名,其他地方的就不知道了。同一个班的战友,关系密切的,分别时都会互相赠送一张照片、一块毛巾表示纪念。

▲陈大权老人至今珍藏的战友及十大元帅照片

从年11月入朝到年4月回国,陈大权收到的战友赠送的照片,至今保存完好的有12张,据老人回忆,分别是邱少云、周炳清、晏起元、何华龙、萧呻富、阳德才、张道才、郭新全、熊义悔、丁怀春……

有的照片背面没有签名,老人已经无法回忆哪张照片是谁了。

▲据陈大权介绍,上图为邱少云赠与他的照片(正面)

曾有报道称,邱少云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后来的图片和雕塑,都是参照他三弟、四弟的样子设计的(见《中国青年网》年4月23日,记者卢冠琼张炎良《 在世弟弟回忆邱少云:他说会带着光荣花回来的》)。另据《湖北日报》讯,年8月9日,记者李颜睿、通讯员阮璐采写的《87岁抗美援朝老兵保留邱少云亲赠照片》中报道:邱少云的战友郑时聪保存了一张邱少云的照片。据报道称郑时聪在老家排行老三,人们都喊他“三哥”。所以照片背后的题字“赠三哥”三字,这张照片曾在 博物馆公开展出。但这张照片提供的信息量实在有限。而陈大权老人珍藏的照片背后有钢笔字题字:“赠给亲爱的陈大权同志为纪念,战友邱少云.2.19。”据陈大权老人介绍,这张照片为邱少云亲笔题赠。

▲据陈大权介绍,上图为邱少云赠与他的照片(背面)

陈大权老人珍藏的12张战友照片中,有7张别有钢笔,有的别一支,有的两支,有的甚至别了三支。

照片上的邱少云年轻帅气,精神抖擞,浓眉大眼,神情坚定,留着偏分头式,中山装,白衬衣,左上衣袋别着两支钢笔。

陈大权回忆,枪林弹雨中的中国人民 ,学习风气非常浓厚,上甘岭战役结束后,部队组织扫盲,他就是那时候集中学习过半年,从汉语拼音开始,学习识字写字,现在可以认识一些汉字,就是那时学习的。

▲桐梓县公安局木瓜派出所民警和木瓜镇新坝村干部看望慰问陈大权老人,并聆听他讲述革命英雄事迹。

老人一直把自己和邱少云的友谊以及自己的英雄经历珍藏在心里,始终过着简单平淡的生活,直到年1月30日,桐梓县公安局木瓜派出所所长王飞陪同遵义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市公安局交管局局长石晓洪到木瓜镇新坝村走访时,了解到陈大权的革命英雄事迹,陈大权老人才引起了社会







































白癜风图像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ly/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