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遵义人桐梓两名自强女孩上央视了

近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了桐梓两名家境贫穷的女孩,考上大学后,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努力打工挣学费的故事,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今年20岁的周敏,是贵州省桐梓县新站镇的一名高三毕业生。在今年的全国高考中,她考了分,超过一本线14分。但就在短暂的喜悦过后,上大学需要的一大笔花销就让一家人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

周敏的父亲长年患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周敏是家里的老大,她还有两个弟弟,分别上小学和初中。十年前,父母离异,他们的妈妈离开了这个家,再也没有回来。现在,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不能下地干活,一家四口没有了收入来源,全靠政府支助来维持生活。妈妈不辞而别,爸爸卧病在床,为了支撑起这个风雨飘零的家,作为家中长女的周敏就一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家里的2亩地里,各季的农作作物,她都带着弟弟们打理得井井有条。

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周敏瘦弱的肩膀,更没有压垮她坚定的求学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敏的勤奋刻苦终于获得了回报,她被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录取。周敏说,她的高考志愿,填的都是省内学费不高的专业,一方面节省费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时常回家看望年迈的父亲。可是即便如此,一年的学费生活费交通费算下来也需要近万元,对于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勤奋刻苦的周敏考上了重点大学,然而贫困的家庭却无力承担她入学的费用。懂事的周敏告诉记者,开学报到前她会一直打工,虽然每天挣钱不多,但是自己多挣一点,父亲的压力就能减轻一点,离大学校园就更近一点。

“感激有党的好政策,我的上学费用解决了一大半……”周敏告诉记者,她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通过教育部门联系,社会爱心企业以“传递爱,播撒绿色希望”的帮扶计划把她纳为帮扶对象,在大学期间,每月资助她元生活费。桐梓县教育局还帮助她办理了助学贷款。学费有了着落,父女俩松了一口气,之前还在为上大学一筹莫展的一家人,脸上露出了笑容。周敏告诉记者:“现在住校费和学费都解决了,就差生活费了。接下来就去打一点假期工,继续打假期工那些之类的,挣一点生活费。如果不是有国家的这些政策支持,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桐梓县,还有一位同样在努力打工赚钱的高考生。

焦欢欢,是桐梓县夜郎镇的一名高三毕业生。在今年的全国高考中,她以文科分的成绩超过二本线12分,被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录取。

八年前,焦欢欢的妈妈离家出走,至今没消息。现在,她们姐弟四个还有父亲,一家五口人依然住在老房子里。为了照顾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还有年幼的弟弟妹妹,焦欢欢的父亲,这几年没法出去打工,仅靠种地维持生活,收入十分微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缓解家庭的压力,初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焦欢欢萌生了辍学打工的想法,但却遭到了父亲反对,日子再难,焦元明也始终没有让女儿放弃求学的信念。

高考后第5天,焦欢欢就去到餐馆打工,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挣点学费。端盘子、擦桌子、拖地、洗碗,这些都是她要负责的工作,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开始到晚上,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只有在客人比较少的时候,她才能坐在角落里歇一歇。

焦欢欢说:“我填的志愿基本都是师范类的,我想像我的老师一样,把知识带给我们那里的人,让更多人走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知识改变命运,我也希望他们和我一样,能为我们那个小山村做一点贡献。”

焦欢欢家和周敏家一样是建档立卡的精准贫困户,她也准备到教育局办理助学贷款,这样就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同样,在教育部门的联络下,社会爱心企业资助以“传递爱,播撒绿色希望”的帮扶计划把这焦欢欢纳为帮扶对象,在大学期间,每月资助她元生活费。

周敏和焦欢欢这两个坚强的女孩心里清楚,只有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才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她们靠自己的努力和国家政策、政府帮扶登上了高等学府的航船。

记者在桐梓县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像周敏和焦欢欢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大学新生,每年可申请获得元的扶贫专项助学金,同时,本科生和专科生可分别获得元、3元学费补助;另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专科学生每学年最高可贷款元,研究生每学年最高可贷款元;同时还对大学新生入学资助路费,省内元、省外元。

年,桐梓县共有名贫困家庭大学生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额度达万元。桐梓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李伟说:“精准扶贫户的子女,我们要保证他们能上起学,能上好学。他们可以享受助学贷款和精准扶贫专项资助,并且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资助。”

(来源:经济半小时)

主办方:贵州遵义市众人新媒体有限责任公司

客服

投稿邮箱:

qq.







































中医治疗白癜风方法
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ly/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