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因为教育工作的落后,成绩较好的学生家长情愿把孩子转移到离家较远的外校,成绩差的学生家长也常告学校老师没商量。在这种背景下,尧龙中学总务主任柯建国走进了领导决策的视野,“受命于危难之际”,从总务主任调整到教导主任的平台,后因他扭转教学工作颓势,成功实现高中录取逾百人大关,于年2月出任校长。
在任职尧龙中学校长的三年来,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柯建国通过科学管理锻造了一支精诚团结、锐意进取、讲求奉献、甘于教育、严谨治学的教师队伍,开创的“五步式”教学法和“入格”教育管理享誉遵义市和重庆市綦江区、九龙坡区、江北区等地,两省前来尧龙中学考察学习的学校已达60多家,该校俨然成了“明星学校”。年至年的中考,综合成绩一路飙升,年中考综合排名位列全县第四。开创了中考“以小米加步枪打败美式装备”的佳话。年荣获桐梓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年底被遵义市评为“安全文明示范校”,年,该校乡村少年宫荣获“遵义市十佳乡村少年宫”称号,荣获“全省优秀少年宫”殊荣。
柯建国,地道的桐梓人,生于年8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年8月分配到尧龙山镇尧龙中学至今,在学校曾担任理科教研组长,总务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校长职务。在省内外发表教育管理和专业知识论文20余篇,多次被桐梓县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年曾荣获“遵义市师德标兵”光荣称号。年7月他所带领的课题《‘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荣获第一届贵州省中小学教学成果奖。
成功打响桐梓县课改“第一枪”
走近尧龙中学的陈列室,有关“五步式”教学工作的荣誉奖状与作品琳琅满目,见证该校“五步式”教学法的辉煌历程。年他所主持的教科研课题《‘五步式’课堂教学法》在我县荣获一等奖;多名教师的教研论文荣获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和县一、二、三等奖。年春季学期成功组织毕业班英语、化学、政治课同课异构活动,成功召开桐梓县第六片区中学组开展以“入格”教育为主题的特色班会主题课。
一项辉煌业绩的背后,写满的往往是艰辛跋涉的足迹。在实施“五步式”教学法的开头,由于在一些环节照搬照抄全国课改先进地区经验,没有把这些经验很好地与尧龙中学实际结合,先进经验显得“水土不服”,不少老师曾深深质疑过“课改的旗帜还能撑多久?”。危难之处显身手,在回首5年前的这段往事时,不少老师说如果没有当年柯建国的“犟”劲,没有他认定目标带领老师们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执着前行,没有深入细致地到学生家庭中做思想工作,尧龙中学的“五步式”教学法就很难跨过第一个栏,而是倒在了刚刚出发的起跑线上,淹没于家长声讨的“口水”中。
如今走进尧龙中学观摩课堂教学,每一间教室生动活跃,一切都那么富有现代化教育气象。而当你碰一回头,看到环抱这间中学的山坳,你会油然而生对这所学校特殊的感情。在山村学校推行课改,践行课改没有前方和后方之分,没有发达地区引领落后地区之说,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亮剑精神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谁在一所山村学校成功实现了“吃螃蟹”。
纷至沓来观摩的“入格”教育
他从教,更是一位重视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智者。年10月在《科学咨询》杂志上发表《实施入格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面对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该校实施“入格”教育对培养学生好行为、好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校推行的“入格”教育,有一定的方案,实施办法,激励机制,《遵义教育》和省内外有关媒体有过相关的报道。开展“入格”教育近三年,听柯校长讲得到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得到当地政府与教育局的赞同,还得到西南大学、遵义师院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的专家认可。走进这所山区学校,让你感受到感恩入格、课堂入格、集会入格、行为入格、就餐入格、寝室入格等入格教育的内涵,只有你真正了解入格教育后,你才能了解学校是如何培养学生“规范、向善、宽容、明理、真诚”的。
许多学校的同行到尧龙中学来交流课改,都想听柯建国校长讲学校是如何开展“入格”教育的。听了他的讲座后,有些学校借鉴了培养学生的好行为和好习惯的一些方式,尧龙中学实施的“入格”教育在桐梓县的一些学校得到推广。
谱一曲“大爱无疆”的和弦
近日,尧龙山镇党委政府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有关柯建国的一则报道《誓把一个延续的悲剧改写成正剧》列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先进事例。这类报道,于柯建国资助的事例中,只是很普通平凡的一例。据尧龙中学教师回忆的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他资助过不少于名学生。
年3月,他了解到九(2)班学生蒋小平和八(2)班学生蒋祖洋姐弟俩由于家庭贫困面临辍学,姐弟的父母因病先后离开了人世,他先后十多次到距离学校近20公里的山区帮助这个贫困的家。除了捐赠现金元外,还动员全校师生和社会力量献爱心,得到著名歌手臧天朔1万元人民币资助,还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募捐到现金近6万元,解决了姐弟俩上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这种关爱贫困生的善举和爱心得到湖南卫视、遵义电视台、遵义晚报的报道;8年11月11日学校正在召开家长会,他接到一个不幸的消息,八(6)班学生张庭勇被遵崇高速公路边的高压电烧伤,左臂从肩膀到手大部分被烧焦,只能作截肢手术。张庭勇家住天坪乡金山村梓童关组,5岁时家庭贫困,父亲张山左眼失明导致母亲离家出走,哪里有钱为孩子治疗被烧焦的手。当他赶往出事地点时,父子俩早已哭干了眼泪,亲戚们束手无策。他毫不犹豫拿出元现金包车到綦江高速公路管理处,请求綦江高速公路管理处给予帮助,从下午6点了解情况到找相关单位领导,与高速公路管理的有关负责人谈到凌晨5点钟,高速公路管理的领导终于同意医院治疗。天还没有亮他又赶回学校上课,回到学校后向校委会讲了这件事的处理情况,组织全校献爱心,帮助这个极其贫困的家。师生在他的号召下,每位教师和学生都伸出了援助的手,爱心捐款元,供给父子俩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费;现就读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的学生赵福军,在高中阶段的住房费、水电费和部分生活费,是柯建国的爱心资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柯建国资助的幸福体现在他创作的诗歌《执着》中:“尽管青丝已变白发,尽管尘世有些纷繁,愿与桃李一起成长,是一生执着的追求;不管是光荣与梦想,我真真切切地表达,爱的温暖不会停息,是永远执着的追求。”
总编梁曙清
副总编尤晓婵
本期编辑胡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