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是根本职责使命,必须带头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从讲政治的高度从严监督、从实监督。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曝光“杞麓湖污染治理治标不治本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问题后,省纪委省监委按照省委安排部署,第一时间派出调查组进行直查直办,并以直播在线形式多角度、全方面呈现“调查、推动整改、问责处理”等工作,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体现出省纪委省监委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定决心,体现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体现出对一切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零容忍”的鲜明态度。
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监督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整改落实,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此次直查直办,除了纪检监察力量外,还有生态环境、水利、农村农业等专业力量。我们将突出政治监督,把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情况,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盯贯彻落实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不力、作出的决策严重违反生态环保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等重点问题,严格依照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和监督执法工作规定开展调查,一把尺子量到底,精准问责、科学问责;“严”字当头,对破坏生态环境、突破生态保护红线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和惩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实现严管厚爱、约束激励并重,以纪法体现制度刚性,以情理体现政策策略。
能不能正确对待监督,能不能积极配合调查,是检验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政治觉悟高低的试金石。因工作需要,会找涉及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进行谈话,或调取相应资料,希望其能端正思想态度,认真对待,给予理解和支持。如果存在违纪违法行为的,希望能相信组织、依靠组织,主动说明问题,争取从宽从轻处理。如果有问题而不主动说明问题,甚至对抗组织调查的,一经查实,从严从重进行处理。
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整改是政治任务,践行的是政治责任,考验的是政治能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政治高度看生态环境问题,深刻认识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把督察组交办问题作为“必答题”,以严肃认真态度抓好问题整改,举一反三,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坚决向弄虚作假说不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新期待的迫切要求,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也绝不容许弄虚作假。
玉溪市通海县在杞麓湖湖心国控监测点周边建柔性围隔工程,形成相对封闭的区域,再将大龙潭补水、水质提升站处理过的水排放到国控监测点周边,用来稀释水体污染浓度,干扰水质监测采样环境,造成杞麓湖水质改善的假象。这种发生在身边、发生在当下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行为,真是让人匪夷所思。造假行为不仅对杞麓湖的治理没有一点帮助,反而影响了杞麓湖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影响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影响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局。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实践一再证明,动歪脑筋,耍小聪明,即便手段用得再“隐蔽”、伎俩耍得再“高明”,终究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无异于给自己“挖坑”“埋雷”,迟早要付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代价。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反对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明确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脱离实际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盲目举债,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响或者重大损失的”作为问题严重、应当受到组织处理的情形。要求是明确的,制度是刚性的,落实要求、执行制度是对各级党组织的硬性要求,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
坚决向弄虚作假说不。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不吹“浮夸风”,不搞“假大空”。同时发挥好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坚决杜绝和制止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牢牢把握“两个维护”这个政治监督的首要任务,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坚决查处和纠正弄虚作假突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绝不迁就。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的谆谆告诫,习惯在党纪党规的约束下工作,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通过查摆、分析玉溪市通海县杞麓湖“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等问题,我们发现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当地党委、政府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生了扭曲。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必须要清楚“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必须要懂得“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干成事,有作为,行稳致远。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担当有为的根本遵循。深究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扭曲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深入、不到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绷得不紧,不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来看待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没有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贯穿杞麓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让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头脑中立起来,真正成为从政之绳、工作之纲、人生之镜,在践行“两个维护”中走在前、作表率,这是对每一名领导干部的要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新中国一路走来,无论是建设和改革时期,还是进入新时代,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思想,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胸怀“人民梦想”,致力“人民生活”,践行“人民立场”,坚守“人民情怀”,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规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地方实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实践证明,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尊重科学规律,拍脑袋决策、凭感觉用权,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最终浪费的是国家财力物力,损害的是党和政府公信力。党员干部要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工作全过程,从长远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多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实际行动给“政绩观”作出正确的注解。
第四依法用权严以用权用权为民如何用权?为谁用权?如何才能用好权?这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必须答好的考题。揆诸现实,总有一些领导干部答不好这个考题,如玉溪市、通海县在杞麓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反映出市、县两级一些领导干部在如何用权、为谁用权上出现了偏差,导致“冲动”决策、“拍脑袋”决策。
依法用权不任性。“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时刻绷紧“依法用权”这根弦,让权力在安全线内运行,想问题时,以遵循党纪国法为前提;办事情时,多想想有没有触红线,多看看有没有闯雷区;作决策时,一定要对决策主体是否合适、恰当,决策内容是否符合实际、符合规律,决策程序是否规范、健全等进行严格把关,坚持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决策权,做到内容不违背法治精神、不抵触现行法律、不冲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该听证的听证,该审议的审议,该表决的表决,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
严以用权不逾矩。著名启蒙学者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权力具有天然的膨胀性,如果没有足够的约束、强有力的监督,很容易变了味道,偏了方向,甚至会如“断线的风筝——光想自由自在,忘了栽在地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严以用权是党纪法规的刚性要求,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守住做人当官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自觉做到敬畏权力、谨慎用权,守好公与私的分界线,不弄权、不揽权、不越权,用手中的权力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用权为民不徇私。权力从哪里来?权力该为谁用?“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领导干部必须清楚,能否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直接关乎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民心所向,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必须明白,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如果权为己用、以权谋私,就是对自己、对组织的极端不负责任;必须牢记,手中的权力凝聚着党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民担当,为民务实,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监督。
第五让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专题片《杞麓湖的呐喊》第五集以“专家”的背书为题,披露了一些参与杞麓湖有关项目评审的专家丧失客观公正的立场,背离独立科学研究的精神,走过场式地开展评审,放弃原则立场地出具评审意见,为匆匆上马的“问题项目”背书,教训深刻,发人深省。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工作应该遵从的原则,也是专家应该坚守的职业道德。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所倡导的六种精神之一,就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将实事求是的原则贯穿项目评审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追求事实为导向,用事实来说话,对所参与评审的项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达到标准,说出真实的想法,作出正确的判断,给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评审意见。不因外界干扰而“缩水”,不因情面抹不开而“注水”,也不因私心杂念作祟而“放水”,如此,才能对得起“专家”这个称号,才能对得起肩负的职责。
专家,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严格遵守与评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独立、客观、公正地作出判断并提出评审意见,并不是件难事儿。问题就出在一些专家没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没有摒弃思想上的“杂音”、行为上的“杂质”,最终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可以肯定,参与杞麓湖有关项目评审的数十位专家,正因为掺杂了私心,为利益所绑架,才为政府有违常识、造假的项目提供了所谓的“专家科学论证”,才为一些领导干部弄虚作假的行为“壮了胆”“助了威”。
不立规矩,无以成方圆。评审专家的选聘、解聘、抽取、使用、监督管理都有相应规定。如,财政部印发并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第四章,专门对评审专家的监督管理作出具体规定,其中对未按照评审标准进行独立评审的行为,视情节分别作出“给予警告”“罚款”“禁止其参加政府采购评审活动”等处理。《云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劳务报酬支付暂行办法》将评审专家“在评审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作为不得领取评审劳务报酬的情形之一。规定是刚性的,要求是明确的。增强遵规守纪的思想自觉,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就不会踩了规定的“红线”,破了纪律的“底线”。
年5月30日,是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提出殷切的希望,并再次强调要“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求实精神是专家学者的安身立命之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牢把握住“实事求是”这一生命线,以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发挥项目评审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确保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确保所出具的评审意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来源: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觉得不错,点亮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