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责任在肩冲锋在前第一书

  “只要群众能脱贫,我们吃苦受累又算什么呢?”桐梓县90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名驻村干部把脱贫大事当作自己的“家事”,把贫困农户当成自己的“家人”,抢抓时令,自加压力、自觉发力,真住、真干、真帮,积极投入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火热战场,为一个个贫困村带来了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

  54岁的省卫生监督局业务一处副处长田德茂从同事手中接过“第一书记”的接力棒,到桐梓县花秋镇李坪村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组长。从“和省机关单位人员打交道”到“深入农村最基层”,田德茂感慨,半年多来可回味的事儿太多。“贫困户的境遇常常让我感到心酸,扶贫的成果也会让我感到高兴。”

  为进一步改善李坪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县直机关挂李坪村脱贫攻坚突击队的工作环境,田德茂通过不断奔走为花秋镇李坪村协调到位帮扶资金7万余元。李坪村地貌复杂、水源匮乏,是典型的缺水村。“几年前,多数群众靠收集雨水来解决用水问题,要是遇上干旱或枯水季节就会出现‘水荒’。”田德茂告诉记者,为了解决村民用水难的问题,他积极对接联塑科技发展贵阳有限公司,协调2.4万米不同口径的生活用水管材。“不光是我帮扶挂帮的李坪村,包括木堰村、新田村、克勤村,就连燎原镇的山层村、风水镇的木艾村都解决了部分生活用水管材,只要能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困难,我都会力所能及的做好。”

  “农村要发展,必须要有产业,农民要脱贫,必须要有产业。”田德茂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在他的倡议下,推广“村党支部+扶贫互助合作社+农户”模式,注册成立了羊肚菌种植扶贫互助合作社,协调47.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并选派有发展产业的农村带头人到四川泸州市、贵州平坝县等羊肚菌种植基地进行前期考察,动员有意愿的贫困户可以用特惠贷入股的形式加入,实现加入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全覆盖,采取直接参与发展或代管代养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增收。

  自年4月新一轮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启动以来,桐梓县认真按照省委、遵义市委组织部关于抓好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落实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意见》和遵义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考核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不断强化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督促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真帮实促。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基础历来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广大驻村干部针对部分村级班子思想保守、墨守成规,适应新形势、新常态的能力不足,班子不团结,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帮助查找原因、查摆问题和制定整改方案,帮助寻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突破口,并督促整改落实,一批后进村党组织得到有效整顿提升,切实增强了贫困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如原为后进党组织的羊磴镇羊岩村党支部,年4月,遵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选派羊磴镇羊岩村的第一书记黄锐到位后,认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支部得到有效整顿,当年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遵义市公安局派驻马鬃苗族乡坪庄村的第一书记刘秀林,县卫计局派驻新站镇山坡村的第一书记童红程,县投资促进局派驻花秋镇兴河村的第一书记孙小强等,通过组织村班子成员认真交心谈心,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引导村班子成员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多考虑工作,少计较得失,有效解决了村班子不团结、内耗严重、工作不力,群众意见大等问题,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为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还通过进村入户访民情、听民声、聚民意,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协调争取资金1.4亿元、项目个,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制约生产发展的瓶颈和影响群众生活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改善了一批基础设施。”桐梓县委组织部驻村办负责人任启容告诉记者,“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坚持把培育扶贫、富民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作为重要任务,通过组织群众流转土地等方式发展扶贫产业,组织贫困人口参与分红、就近务工,实现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遵义师范学院派驻楚米镇高山村的第一书记罗远峰,引进桐梓勇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亩辣椒及莲藕产业基地,受益贫困户31户人,农户务工收入达30.7万元;引进桐梓县森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亩茶叶育苗基地,引进桐梓县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何首乌种植基地亩,受益贫困户33户84人,农户务工收入达18万元。县煤监中心派驻羊磴镇田坪村的第一书记左建争取资金余万元,积极动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猕猴桃1亩,精品李子余亩,辣椒余亩,西瓜余亩,养蜂余桶,组织贫困户40人就业务工,实现务工收入近万元。县文广局派驻高桥镇周市村的第一书记周福禄,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乌皮樱桃亩,受益贫困户33户贫困人口人;发展辣椒亩,受益贫困户21户贫困人口46人,其中辣椒产业预计产值可达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县经贸局派驻狮溪镇烫山村的第一书记冯泽俊扶贫养殖项目资金万元,覆盖贫困户47户、贫困人口人,项目建成后户均每年可增加收入0元左右,村级集体经济可达3万元。县财政局派驻马鬃乡龙台村的第一书记瞿崇印,指导村把集体资产出租给红苗客栈,增加村集体收入4.6万元。

  36岁的袁茜是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七科科长,年4月起担任黄莲乡新庄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组组长。“扶贫的关键是群众思想的转变,脱贫攻坚工作不能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头热’。”袁茜认为,脱贫攻坚更需要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参与,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需要有强大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基层组织来引领。

  袁茜以“三会一课”为载体,通过召开党员代表会议、支委会以及党课,结合“重法制、感党恩、淳民风”活动要求,用群众身边的事、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为党员代表上党课,用富有感染力的宣讲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心“顺”了,工作自然就“通”了。

  “感谢袁阿姨,让我们的学校不但有了多功能音体美教室,就连家里也有读书写字的‘专属位’……”新庄小学的学生只要一提及袁茜,纷纷竖起大拇指感谢说。在看到新庄小学因没有学生食堂、餐厅、教师宿舍及学前班教师,学生无论酷暑还是严寒都只能在室外打饭就餐,学前班只能在破旧民房中教学,袁茜心里酸酸的,她下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她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发动自己身边朋友等方式,共筹集新庄小学附属项目资金共计90万元(其中市教育局支持项目资金50万元,县农商行资助20万元,社会爱心人士资助20万元),项目涉及学生食堂、餐厅、教师宿舍、学前班教室以及多功能音体美教室等。“目前,我正在对接遵义师范学院,希望师院的学生来黄莲支教,达成长期支教合作协议。”记者采访袁茜时,她正在修改合作协议,准备去遵义师范学院洽谈支教的事。

  在面对贫困学生因家庭贫困对继续就学信心不足时,她多方奔走为新庄村7名品学兼有贫困学生对接落实社会爱心人士长期资助,直至大学毕业,为孩子及其家庭免除了后顾之忧,提振了学习信心,增强了对未来求学之路的决心和定力。她还通过积极与本单位以及社会爱心企业等对接,先后为新庄小学84名学生每人购置校服、书包、文具、水杯等用具,特别是由市政府办机关党委一支部捐赠了每人1套桌凳,由家长领回家,让孩子在家也拥有读书写字的“专属位”。在解决残疾儿童的具体困难中,袁茜亲力亲为,在多次与残联、计生协等部门联系对接基础上,袁茜与乡相关部门同志一道亲自送6名孩子到相应机构接受检查,1名唇腭裂儿童已通过“幸福微笑”项目资助接受唇腭裂修补手术;2名脑瘫儿童到市级康复机构接受免费康复治疗,1名听力障碍儿童免费安装了助听器,看着孩子们的笑脸,袁茜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自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广大驻村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脱贫攻坚政策。全面走访群众,感知百姓冷暖,倾听民声民意,积极为群体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共帮助解决困难问题个,办实事好事件,化解矛盾纠纷起,使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使驻村工作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该县检察院派驻尧龙山镇安宁村的驻村工作组长李伦,真正把驻村工作当作事业和人生价值的体现,用心用情投入驻村工作,在驻村工作中找到了快乐,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尧龙山的“贴心人”。遵义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派驻容光镇大箐村的驻村工作组长黄天元,凭借掌握的理发技艺,在走家串户中免费为有理发需求的群众理发。这样既方便了群众,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使他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逐渐被群众所接受、认可和支持,工作成效不断显现。

  脱贫攻坚战场上,一个人也不能掉队。这就需要包括“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一大批基层干部以坚定不移的政治服务立场、坚韧不拔的政治服务决心、坚如磐石的政治服务态度、坚强无畏的政治服务勇气,奔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把群众事当作自家事来办,把民心事当作自家事来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群众中去,带领广大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来源:贵州党建云

编辑:罗忠显

审核:罗曦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间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ly/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