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交通还不便捷,语言还不通用,文字尚未统一,诸侯百千,风俗各异。然而在这相对封闭的大地上,并未阻止古琴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古琴的喜爱与重视,音乐无国界,古琴不分地域。
《诗经》是目前流传下来最古老的一部诗歌典籍,在这古老的文字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古琴的身影。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出自国风·周南《关雎》,青年男女的恋情,透过悠悠的琴声传达绵绵的爱意,你侬我侬,相守一生。
“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出自国风·鄘风《定之方中》,还有梓漆与椅桐。成材伐作琴瑟用。“爰伐琴瑟”,很有意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国之初就考虑到将来能歌舞升平,琴瑟悠飏,可见深谋远虑与充满自信直接的介绍制作古琴的材料——桐木、梓木以及大漆。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出自小雅《鹿鸣》,高朋满座,宾主尽怡,琴瑟和鸣,不忘此景。“鼓瑟鼓琴,和乐且湛”也是出自小雅《鹿鸣》,君王德高,臣子贤明,相聚一堂,觥筹交错,相聚尽欢,琴瑟辉映,锦上添花。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出自小雅《鼓钟》,钟声清远,琴声清幽,笙磬清亮,如此音乐盛会,没有君子作陪,也是索然无味。
从摘录的几处有关古琴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古琴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流行度。在那个时代,琴一般和瑟一起演奏,但由于种种原因,瑟已经失传,只留下琴却愈发的高远。
过惯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世俗生活,有时也向往琴棋书画诗酒花的高尚与优雅。
近读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一首写琴的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种绕口令似的通俗易懂的小诗,读来觉得很有意趣。两层假设,两处质疑,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只有主观和客观两者很好的结合,才能演奏出和谐与共鸣。
古琴历经千年而不衰,自有她迷人的内涵,一旦抚琴成为一种习惯,那么你就再也离不开她了。
裴立华校长
花语茶香培训学校,十余年致力于花艺
茶艺
香道
古琴培训,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兴茶花香琴四雅文化的先导学校。
花语茶香培训学校是湖南一所正规的茶艺、花艺、香道、古琴培训学校及国家职业技能认证机构。
地址位于长沙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良好的学习环境、专业的师资力量、热忱的服务理念,在整个行业内堪称典范。
了解花语茶香花艺/茶艺/香道/古琴课程,请扫一扫下方
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大概是多少
北京白癜风哪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