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芦子沟惊艳时光惊艳你我

发现最美乡村芦子沟焕发新韵味

《云南日报》记者岳晓琼/文

安静了多年,芦子沟村又热闹了起来。

村子位于石屏县坝心镇,一条沟绕村而过,以沟边长满芦苇而得名。早在明初,苏氏从南京老埂脚迁居云南通海县,苏氏第三世孙涧又从通海迁居到芦子沟定居。晚清、民国期间许多村民离开妻儿老小,到个旧、老厂等矿山挖矿,到普洱一带经商。他们衣锦还乡后,把财富化成了一座座风格鲜明的民居,将不能计数的故事与感悟,浸润在多样的木雕、石雕、彩绘艺术里。百年时光,这些民居遗世独立,历经沧桑却保存完好,静静地记录着苏氏家族的悲欢离合。

漫步芦子沟,其中的小高田、苏家寨保留着18座清代至民国的园林式院落、一处清朝建造太平桥。寨门、祠堂、住宅、学校、农田、清泉、街巷、古树名木等组合成村落的整体风貌,“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四马推车”等样式的四合院里,花鸟、山水、人物、几何纹饰等与历代名言警句、唐诗宋词,唐宋散文名篇,绘制、书写于门窗之上,透出山村的儒雅。

石壁雕刻“静观鱼跃,闲看鸟飞”,颇有宠辱不惊的从容气度。

屋檐下的额枋,明间的格子门,暗间的窗棂,檐柱的梁头、斗拱雕刻十分精美。

花鸟、山水、人物、几何纹饰等与历代名言警句、唐诗宋词,唐宋散文名篇,绘制、书写于门窗之上。

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时间进入本世纪,山坳里老屋的青瓦白墙渐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来敲门参观的陌生面孔越来越多,苏氏后人才惊觉自己日常生活的空间不仅是祖宗留下的安身立命的房子,更是人们眼中文化和历史的承载者。民居修缮、美丽家园建设、历史考察、慕名拜访,一个个工程落地,一拨拨人来了去、去了来,村子的百年静寂就此打破。

“我爷爷苏广林年开始建这所房子,两年时间建成。”小高田村里,74岁的苏马应忠家的14号民居坐落在村子的最高处。他的兄弟、后辈如今都在外打拼,留他一人守着家里的根。对这座生活了一辈子的院子,苏马应忠寄托了太多的情感,“祖辈留下这所房子,我会守好,一不卖,二不拆。我想修,但自己没这个能力,我做梦也没想到国家会来给我修房子。”看着内部修缮已毕,正在涂饰外墙的房子,苏马应忠脸上一直挂着笑容。“这次对小高田5座院落的修缮是通过文物保护部门申请的项目。目前,针对整个芦子沟村进行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的规划已经制定出来。”坝心镇文化站站长王文芝介绍。

苏勇是小高田村的小组长,年芦子沟村进入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后,让他对家乡的发展有了新期待:“以后凭借着这些传统民居,就在家门口发展旅游业,不用外出辛苦为别人打工,还能有资源、有动力对祖宗留下的东西进行更好的保护。”

小贴士?

芦子沟太棒了,真想去看看!可我该怎么去呢?从石屏县坝心镇往东北方向沿着国道出镇,根据路边指示牌岔道乡间土路即到~到了芦子沟该怎么耍?观赏清末民初古院落,体验山村儒雅文风,领略山水田园风光~想怎么耍就怎么耍~?长姿势??什么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据悉,中国需要保护的传统村落个左右,迄今为止,国家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启动评选了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已有个传统村落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石屏县目前有15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宝秀镇郑营村、异龙镇陶村村委会符家营村、异龙镇豆地湾村委会罗色湾村、异龙镇大瑞城村委会小瑞城村、异龙镇冒合村委会岳家湾村、宝秀镇哥白孔村委会小冲村、坝心镇白浪村委会白浪村、坝心镇新街村委会关上村、坝心镇老街村委会龙港村、坝心镇芦子沟村委会小高田和苏家寨村、哨冲镇水瓜冲村委会慕善村、哨冲镇水瓜冲村委会水瓜冲村、牛街镇迭亩龙村委会迭亩龙村、牛街镇他腊村委会他腊村、牛街镇邑黑吉村委会邑黑吉村。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云南日报》电子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jj/133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