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
广告合作请联系
爆料
广告合作请联系
泗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古称虹县、泗州,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邻泗洪,西接灵璧,南连五河、固镇,北至东北与睢宁、宿迁毗邻。总面积平方千米。
截至年,泗县下辖12镇、3乡,常住总人口83.9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4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5.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0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8.3:32.3:39.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3]
泗县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即始建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境内有自然秀美的“虹乡八景”、楚汉之争的古战场——霸王城古迹遗址、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等历史古迹。泗县境内大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适于各类农作物生长,尤其是农林牧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年日照时数为至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至天,年均降水量至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
州市,古称虹县、泗州,位于安徽省东北部,
近期热点头条(点击查看):
黄圩一男子倒在路边,原来是.../瓦坊一三轮车掉沟里
宿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许云淮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黄圩一牛被劈死,一树被劈倒
通海亭记(陆瑞)
古泗州虹县之通海者,皖东北之古村落也。通海本名青龙。龙生于海而乘九天,海通天下而流寰宇。
泗县本名泗州,古为虹乡。今之人皆云“水韵泗州”,而不知其所以者多矣。考之于县志,访之于民间,可知其由来者也。《泗虹合志》卷一之“舆地志”篇云,泗县湖泊众多,其时有洋城湖、杨家庄湖、黑塔湖、四山湖、柏家湖、万安湖、苗家湖、大庄湖、芦湖、陡湖、老营湖、柳山湖与影塔湖等30余,可见当时之水患也。
泗县通海之名由来者,传说有二。或曰,某者穿井于地,有海螺海贝随泉水涌出,乡人甚异之,故名之曰通海。又云,此地自古繁华,水陆交通,商贾云集,通江达海,故而名之。
传说渺不可见,循理可知端倪。穿井而泉涌海鲜,或有暗河东流。该地民间结草市而交通天下,乡人夸大其词,因名之曰通海,亦不鲜矣。
古通海之名青龙者,实乃云此地湖泊广大,龙潜于此,水患不绝也,至于通海之传说,亦为水灾之实证也。考之于古籍,访之于民间,发掘于地下,乃知今之水韵者,亦为古之水害也,今之风华者,亦为古之灾患也,今之笙歌者,亦为古先民之疾苦也。
公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之下,广大民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抛汗水,洒热血,大兴水利,于县城之南北分别开凿新汴河、新濉河,于广大乡野开渠挖沟,遂令湖水退去而为良田,龙游东海而归深渊,虹县之湖田岗地而为今日旱涝保收之沃土也。
泗县之土语,“下湖”与“下田”者,同谓也。《泗虹合志》云:“州田有二,一为冈田,一为湖田。湖田者,就其地势洼下言之。雨则停潦,旱则涸出。故土人赴田者,皆曰‘下湖’。若竟以为湖田为湖,则误矣。”考古籍之烟波,乃知先民之忧患,察今日之良田,感党爱之宏深,读通海之故事,明村名之由来也。
时维公元年6月,泗县人民政府重修通海亭,以为往事之纪念,亦为今人之追忆也。察古以知今,鉴往而知来。古人云:“慎终追远。”虽云祭祀,亦为镜鉴也。
《易经》云:“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泗县人民政府重修通海亭,备述往事,使今人知村名之由来,居安以思危,而为世之所警戒也。故作文以纪之,示不忘也。
公元年7月,书于古泗州虹县之通海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