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远近闻名的“铜匠村”,近年来,杨广镇大新村蔡家山根据市场需求,依托传统手工艺特色,不断开发新产品,成为通海县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记者来时,蔡从有正和家人在家里制作“炊锅”,伴随着小锤叮叮当当的敲打,一个“炊锅”的雏形正在慢慢变得立体成型。在已完成的铜制品区域,各式各样的铜制品琳琅满目,除了传统规格大小的炊锅外,还有小到能捧在手心里的迷你炊锅,也有高达1.5米的巨型炊锅,此外还有美观实用的铜锅、大气简单的铜茶壶、独特美观的南瓜锅等一系列铜制品。
蔡从有说,他家世代制作铜器,他自己也有近四十年的从业经验,年还被评为我县首届“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艺师”。他创立的“大顺”传统手工铜器品牌,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拥有不同铜器品类20余种,产品远销省内外。
据了解,蔡家山有多年的铜器加工历史,近年来,随着市场上机器制作铜制品的出现,也给蔡家山铜匠手艺带来了冲击和挑战。面对市场变化,蔡家山制铜手艺人们不断创新加工方式,研发铜器新品类,积极发展蔡家山铜器制品。现在在蔡家山有同情生产经营户19户,每年创造价值近万元,蔡家山这个古村正被注入新的活力,成为通海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蔡家山的铜器越做越好,许多通海人舀水要用蔡家山的铜勺,吃火锅要用蔡家山的铜炊锅,通海的许多饭店用来煮鱼、煮菜的铜炊锅、铜锅几乎都来自蔡家山铜匠之手。蔡家山的铜器已经从过去的几个品种增加到了现在的近20个品种,产品不仅在省内如昆明、红河、文山等地销售情况不错,甚至远销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责编:姚锋
征稿啦
征稿要求:必须为原创,文体不限,内容必须与咱们通海本地相关哟。可以是描述通海的美文、美图!
征稿时间:征稿活动无限期,欢迎广大粉丝投稿!
投稿方式:来稿请联系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