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当代愚公精神探寻桐梓民俗文化

6月19日至24日,贵州省作家协会组织45名作家,由贵州省作协党组书记张绪晃张绪晃带队,深入到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桐梓县官仓镇等地,挖掘黄大发背后的感人故事和黔北农耕文化,用手中的笔、心中的爱诠释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宣传精准扶贫、同步小康的新思路、新举措,揭示全国唯一以“夜郎”命名的行政区域的神奇魅力,并在桐梓县官仓镇红旗村彩霞村庄、桐梓县娄山街道办事处杉坪花海挂牌,建立“贵州省作家协会桐梓县创作基地”和“贵州文学院桐梓县创作基地”,让更多的作家走进桐梓,拥有传承、宣传桐梓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平台,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专题调研工作座谈会进行中

6月19日,一行人首先在遵义宾馆召开专题调研会,就当下文学创作导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省作协党组书记张绪晃,省作协副秘书长、创研部副主任孔海蓉,省作协组联部副主任赵旭,省作协办公室副主任科员冯志东,遵义市文联党组书记肖勤,遵义市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张定一等28人参加了本次座谈。

实地探访大发渠挖掘“当代愚公”服务精神

6月20日,一行人在平正乡召开院坝会,听取介绍“当代愚公”黄大发,在黄大发老支书家中聆听老支书修渠故事,并踏访“人间奇迹”——“大发渠”,更深入密林陡崖探访老渠“红旗水利”,一路曲折,花了近3个小时终于到达当年花了9个多月打通的“翻岩隧道”。当作家们用手机照明,走过多米长、2米多高、1米多宽的“翻岩隧道”,在另一出口的悬崖边上坐下来休息时,纷纷感叹:上世纪60年代连风钻机都没有,更没有一条公路,全靠人背马驼运送炸材,全靠铁锤钢钎打出来10多公里的水渠,很难想象,当年的黄大发和他带领下的村民们,究竟付出了多少艰辛的汗水和泪水。省作协党组书记张绪晃对记者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在林中艰难探路3个小时,终于一睹当年“红旗水利”的风采,实地探访才更深刻理解了什么叫战天斗地,什么叫“大发”精神。

现场聆听黄大发的讲述

作家队伍亲自探寻“红旗渠”

据介绍,“红旗水利”已沉寂40多年,除了去年底今年初有部分新闻媒体记者到访外,当天是它首次迎来大规模访客。

传递艺术精神共谋桐梓文艺创作新蓝图

6月21日-24日,队伍深入桐梓官仓镇、夜郎镇、黄莲乡等地开展“探寻桐梓多彩文化·状写贵州最美北大门”为主题的创作采风活动,同时,省作协与县文联在彩霞山庄共同签署了《建立“贵州文学院桐梓县文学创作基地协议书”》,并举行授牌仪式,张绪晃、朱煜共同授牌。并于6月21日晚,召开了文学讲座,省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孔海容主持了本次讲座,讲座由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贵州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杜国景,遵义市文联党组书记,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得主肖勤,省作协副主席、《贵州作家》副主编王华,《南风》杂志社主编冉正万主讲。张绪晃指出,桐梓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一块丰美宝地,是一个传递人性温暖,人文积淀丰厚,充满人文情怀的地方,是作家创作的“富矿”。如今,时代又赋予桐梓新的精神特质,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和宝贵素材,将为作家们带来心灵的巨大震撼和极富价值的情感历练、精神升华及灵魂净化。

省市作家队伍参观官仓镇现代农业园区

授牌仪式进行中

据悉,本次采风结束后,将建立“贵州省作家协会桐梓县创作基地”、“贵州文学院桐梓县创作基地”,参与采风作家们创作的优秀作品在《贵州日报》《贵州作家》等相关媒体、杂志上发表,特别优秀的作品向省外推荐。

●编辑:彭予若审核:肖勤

●欢迎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haizx.com/thjj/0.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