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红色故事《刘桥农民的抗捐斗争》,由五(3)中队汪雨柔同学为我们讲述。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阴霾笼罩。南通农村地区,地主豪绅勾结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农民横征暴敛,实行残酷压迫和剥削,广大农民生活悲惨,不得不起来进行反抗。
年秋中共南通县委会成立,随之派党员深入工厂、农村,启发、动员劳苦大众起来斗争,年4月爆发的刘桥农民抗捐斗争就是其中典型一例。
南通县刘桥一带是块富庶之地,“金石港,银刘桥”享誉四方。然而在旧社会,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什么牛捐、猪捐、窑捐、酒捐等10多种,五花八门,甚至连纺纱机、织布机也要出捐,群众被刮得苦不堪言。
上世纪20年代,有个绰号叫杨奎脚子的杨星垣,买通官府,承包了刘桥一带税务,又在镇上开了个“杨恒聚糟坊”。这家伙为了独占镇上卖酒生意,就私改税规。本来,老百姓逢年过节,酿几斗米的酒是不征税的,而他却硬性规定:不论多少,一律交捐,隐瞒不交,则要罚款。对此,群众十分愤恨。中共南通县委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决定开展一场反抗苛捐杂税的斗争。共产党员冯子云根据县委指示精神,决定从抗酒捐开始,于是,他联络了积极分子赵盘、朱柏林、秦坤、顾浦生等人,分头行动,深入到刘桥乡下农民家里,进行宣传鼓动。经过多方串联发动,斗争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年4月14日到4月30日,多名农民有组织地在刘桥镇和杨星垣交涉,杨星垣狡诈欺骗,并指使特警暴打农民,被激怒的群众队伍愈加壮大,斗争的力量不断加强,最终冲破重重阻挠,将纸老虎杨星垣和为虎作伥的特警从“杨星垣聚槽坊”赶跑,斗争最终胜利。
事后,按县委指示,由四乡联名向国民党南通县政府状告杨星垣。还将“诉讼状”抄件分送南通城内各家报馆。5月6日,《通海新报》刊登了《哀刘桥农民!》的评论,接着又刊登《刘桥惨案之真相》,公众议论一时哗然。国民党县政府慑于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同时期如泰农民的暴动,使他们心惊肉跳。县政府见民愤难平,害怕事态扩大,只得答应了农民群众的部分要求,并撤掉杨星垣办捐的差事。刘桥农民的抗捐斗争,就此以群众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编辑:俞玉恒
审核:顾玉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