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通海口二中教学楼
通海口二中
文字/光头
编辑/光头
图片/通海口李大姐批发部
音乐/来源于网络
光头没有在通海口二中读过书,不过曾经有段时间在那混过。
写通海口二中,源于今年春节。年初三,去武修桃家混吃混喝,与一帮老同学(刘纯武、黎开学、朱家刚、李兴兵、高学军等)一直瞎聊到晚上十一点多,在同学高学军的盛情邀请下,去南城夜市吃烧烤,说是他亲戚,关键他说请客,管他的,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吃了也白吃,哈哈哈,走时却是朱家刚买的单。“原来是我请客你买单”唉,老高同学的套路深啊,吃完后还冒雨顺便逛了逛通海口的夜市。
通海口南城美食一条街,也称夜市一条街,与通海口汽车桥是同一条街,位置的前身就是通海口二中的原址,07年二中拆除后改为商业区,这里坐落有KTV、电玩、连锁药店、美食街、飞翔电器城、南城易购超市等等,极大地丰富了通海口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这里是通海口最繁华的地带,没有之一。
停面包车处就是通海口南城街道(原二中地址)
光头在二中混,是香港回归那年。
初到二中,光头还是个头发浓黑茂密的帅小伙,一个陌生的环境,就认识几位从潘坝出来的老师(陈本雄、胡家炎、李兴发和蒋强勇),和胡家兰虽然是天中同学,真正打交道却是从二中打麻将开始。
原通海口二中校长陈本雄(中)
人的初一(5)班,是光头见过的有史以来的超级大班,真正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班里走道窄的挤都挤不进去,哪怕是瘦如麻杆的光头。班主任是数学老师刘祖国,光头搞语文,英语是李红霞。那一年是劳心劳力的一年,份试卷、份作业、篇作文...厚厚的如小山般高的一摞一摞,那是要光头一份一份亲自批改的。不像现在有的老师,作业啥的一篮子扔给家长,红包啥的一股脑放自己口袋,光头头发就是从那年起开始掉的。
一周11节课,2个晚自习和3个早自习,闲暇之余就是打扑克牌或麻将,这是从潘坝带来并保持下来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光头的人品和素质就是在打麻将中一步一步被广大的二中老师所知晓的,老话说的好嘛:“牌品如人品”。先是认识初三组老师(彭同宝、石耀堂、罗功强、彭本国、张家明),然后是初二组老师(邓念国、张威、程占国、胡家兰),最后才是初一组的同事们(陈汉平、金菊、张兴发、周伟、周又新),还有好多老师名字想不起来了,时间过去太久。
附:麻将守则
二中的第一年,光头是在熟悉,在了解,在融合,教学成绩平淡无奇。第二年,仍然是初一(5)班,光头是班主任,和一位从姚嘴小学调来的数学老师杜子洋、英语熊老师组成搭档。
众所周知,学校对老师的考核主要是一学年四次的会考,上学期的期中和期末,下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奖金与班级排名的高低成正比。那一年,光头的初一(5)班承包了年级组语、数、外单科第一名,年级组团体第一名。除了第一还是第一,教书,不过尔尔。
在原通海口二中举行的镇中学生篮球联赛
光头总结了一下,那几年,在二中,工资少,人情大,开支多。教职员工97人,逢双休,学校食堂就没有空闲过,都是同事们在做好事办酒席的;二是经常打麻将,赢了只当少赢了,上馆宵夜,输了只当多输了,该吃吃,该花花,一年上头,自己是混了个肚儿圆,可苦了一家老小在家喝西北风,太不值当,这也是后来光头下定决心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
通海口二中食堂饭菜票
多年来,光头很怀念在通海口二中的时光,简单快乐,不像如今的职场里到处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也会在想,当初的同事们如今可都安好?幸福健康与否?是否仍奋战在教育战线上?那些光头教过的学生们是否还记得,那个说话就红脸轻声细语的帅帅的老师?
说实话,光头挺想你们的!
通海口二中虽已拆除,但光头会永远把二中这段难忘的岁月藏在心里,用平淡的心去怀念它,过好眼下平静安逸的生活。二中如此,世间万物,莫不如此。
原通海口二中的学生在做早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